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汉字的艺术魅力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字的艺术魅力 八年级下册第二课 探索——文字探踪 中国汉字的起源 文字设计--创意字体 创意字体是在标准的美术字——宋体、黑体字的基础上进行装饰、变化的字体。 创意字体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原字形和笔画的束缚,依据文字内容,充分运用想象力,艺术地重新组织结构,再创样式。创意字体是变化了的文字,这种变化更增添了文字的魅力。 变体字虽然有自由发挥的一面,但必须从内容出发、易于辨认出能体现词意与属性的字形。一般应用于字数较少的名称和标题为佳,强调字与字之间的统一与完整。 作 品 欣 赏 2、共用法 “笔画公用”是文字图形化创意设计中广泛运用的形式。文字是一种视觉图形,它的线条有着强烈的构成性,可以从单纯的构成角度来看到笔画之间的异同,寻找笔画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他们可以共同利用的条件,把它提取出来合并为一。 3、减细法 所有字体横和竖变细。 4、错落摆放法 把左右改为左上左下,上下排,或斜排就是一边高一边低,让文字错落有致排列。 5、卷叶法 把所有字的最左或最右横或竖或点全卷起来,像浪花一样。 6、横细竖粗法 选定个字体后,把横比划减细竖比划加粗。类似传统宋体字,横细竖粗撇如刀。 * * 至今所能看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三种: 5500年前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 造的楔形文字; 5000年前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象形文字; 3300年前中国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字。 经过了长久的时间磨砺,这些古老的文字,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三种文字类型:拼音文字;象形文字;音形结合文字。例如英文是典型的拼音文字,而中文则是象形文字的演绎,日文混合着表音和表形的因素。 楔 形 文 字 埃 及 象 形 文 字 甲 骨 文 中国纳西族象形文字 轩辕黄帝和他的史官仓颉,通过仰观天象、俯察万类,从鸟兽足迹中获得体悟,从而创立了文字。 汉字书法被人们称之为“由笔精墨妙所表现的艺术精灵”。人们常说“书画同源”,也说“书为心画”。在书法家的眼里,由各种笔画组成的汉字,正是他们抒发情感的无穷天地。 从“鱼”字的演变可以推断汉字演变的过程。 甲骨文 古代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现在发现最早的甲骨文是商朝盘庚时期的甲骨文,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也是象形字或会意字,形声字只占20%左右。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划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上刻划符号表 钻凿卜骨的工具 2 3 4 1.用铜钻在甲骨上钻出深而圆的孔。 2.在钻孔的一侧凿出枣核形的槽。 3.用燃炽的木枝或金属在钻凿处灼烧,甲骨就会爆裂,出现兆纹——“卜”形裂纹。 4.根据兆纹判断吉凶,把卜辞刻在兆纹附近。 1 类似手铐 用“幸”铐起双手 监狱里关押带“幸”的犯人 用刀割掉鼻子 用戈砍掉人头 锯掉脚 甲骨文字体现的刑罚举例 渔 家 乐 舟 来 去 生 鱼 酒 归 莫 问 方 出 射 鹿 月 明 古 人 而 自 鸡 不 学 川 朋 为 今 用 洋 中 百 花 齐 放 鸟 山 幽 门 老 西 陈 出 新 东 雨 又 甲骨文与现汉字对照 古代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铭文。金文始见于商代二里岗的青铜器,不过商代二里岗发现的青铜器有金文的只有少数几件。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上金文增多;至西周时,青铜器上金文已经较为普遍。商代金文多为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的会意字。这些字像一幅幅图画,生动逼真,浑厚自然,有的呈团块状。 金文 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 大盂鼎,三足圆鼎,西周康王时制器,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鼎高101.9厘米,立耳、鼓腹、三柱足,以饕餮纹为主要纹饰。鼎腹内壁有铭文十九行二百九十一字,记载周康王册命贵族盂的史实。 据传为周朝史籀所创,故又称籀(zhou)文、籀篆、籀书等。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大篆是古字向小篆过渡的一种汉字字体。 大篆 石鼓文 小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成。相对于大篆而言,小篆的形体结构简明、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发生一定的变异和合并。与大篆相比,小篆的图画性已经大大减弱,每个字的结构已经比较固定。 相传小篆是战国时期秦国宰相李斯负责整理出来。如果小篆的确是在短时期内整理出来的,则在秦国国内必然有一个主动推广小篆和主动摒斥包括大篆在内的古字的改革过程。 小篆 小 篆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隶书以前的汉字是用绘画式的线条书写的,而隶书以后的汉字是用横竖撇点折等笔划构成的。自隶书出现后,汉字的结构基本上固定了下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随着秦王朝的覆灭,小篆也就迅速退出历史舞台,隶书成为社会首要书写方式和书法的典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11666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