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针灸治疗学总论.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针灸治疗原则 清热和温寒 补虚和泻实 局部和整体 治标和治本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一清热与温寒 清热与温寒的基本概念 寒与热是表示疾病性质的纲领。 寒证是机体阳气不足或感受寒邪,机体机能衰减, 所表现的证候; 热证是机体阳气偏盛或感受热邪,机体机能亢盛, 所表现的证候。 温法,是用针灸温通经络、温养阳气,温中散寒, 回阳救逆的一种方法,用于寒证的治疗。 清法,是通过针法疏风散热,清热解毒,泄热开窍 的一种治法,用于热证的治疗。 1.热则疾之: “热则疾之”,“热”是指邪热亢盛,或为外感风寒,风热引起的表热证;或为五脏六腑有热的里热证;或为气血壅盛于经络局部的局部热证。 “疾”是快速的意思。这里是指治疗方法,即疾刺快出针。与此同义如点刺出血,以泻其邪热。如风热表证,用毫针浅刺曲池、合谷、大椎等穴,并疾出其针,以宣散热邪。热在经络局部者,用毫针散刺,或用三棱针点刺,或皮肤针扣刺局部出血,以疏散邪热。“疾”也有快速运针的意思,即快速提插、快速捻转、相当于泻法,多用于实热证。 “温者清之”, “温”是热的意思,即病性属热者,用清法,即热证应用清热的方法 2.寒则(温之)留之 “寒”指疾病的性质属寒,或为外感寒邪引起的表寒证;或为寒湿痹阻经脉的寒痹证;或为阳气不足引起的脏寒证。 “热”是指治疗方法,如艾条法,或用针刺热补法(如烧山火法),如表寒证可温灸肺俞、大椎等穴,以温散表邪;寒痹证可用隔附子灸、或温针灸,以温经散寒;脏寒证可取相应的腧穴,以温灸之。 “寒者留之” 是说寒证应当久留针的方法进行治疗,以激发其经气,使阳气来复、散其寒邪。 二补虚与泻实 虚是指正气虚弱; 实是指邪气偏盛。 补虚就是扶助人体的正气,增强脏腑器官的功能,补益人体的阴阳气血以抗御疾病。泻实就是驱除邪气,以利于正气的恢复。针灸的“补虚”与“泻实”,是通过针和灸的方法激发机体本身的调节机能,从而产生补泻的作用,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 《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补法:“虚则补之”。在邪正斗争中,如果正气不足,并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其症状多表现为虚症。其中阳虚、气虚者,毫针刺用补法,并灸,以振奋阳气;阴虚者,毫针刺用补法,以养其阴。 “陷下则灸之。” 一是指中气下陷,失于固摄;二是血络空虚;三是指脉象沉下,四是阳气暴脱、脉危欲绝之危象。都可以用艾灸的方法 正确运用这一原则,除正确地掌握针灸补泻的操作方法外,还要讲究腧穴的配伍,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泻法:“实则泻之”“盛”指邪气亢盛,“泻”指治疗方法。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如邪气亢盛,并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其症候表现为实证。治疗用泻法,或用毫针泻之,或用三棱针放血,或用梅花针重扣出血,以祛除病邪、邪去正安、疾病才能痊愈。 “宛陈则除之”是“实则泻之”的一种。“宛”同“菀”,同郁,蓄积、瘀滞、瘀结之义;“陈”,久也,引申为时间长久。“宛陈”泛指络脉瘀阻之类的病证。“除”,去也,破除的意思,即“清除”,指清除瘀血的刺血疗法。 故凡由络脉瘀阻而引起的病证,均应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治之。如闪挫扭伤、毒虫咬伤、丹毒等引起的肌肤红肿热痛、青紫肿胀,可选用局部络脉或瘀血部位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治之,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对于“郁陈”较重者,可在点刺出血后再加拔火罐,便可排出更多的恶血,促进病愈。另外如腱鞘囊肿、小儿疳疾的点刺放液治疗也属此类。 补泻兼施 疾病的临床证候常表现为虚实夹杂,治疗上应当补泻兼施。若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正气既衰又见邪实之象,则应泻实与补虚兼顾,或者先行补虚,而后泻实。同时还根据虚实程度的轻重缓急,来决定补泻的多少与先后。 对邪实正虚的疾病,一味泻实或单纯补虚都是片面的,唯有虚实同治、攻补兼施才是理想之策。如阴虚不能制阳引起的肝阳上亢之证,应育阴潜阳,宜补太溪、复溜以滋养肾阴,又泻太冲、行间以平降肝阳。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在一般情况下,凡某一经络、脏腑的病变,而未涉及其他经络、脏腑者,则可在该经络上取穴补泻之,此即“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主要是由于病变脏腑、经脉本身一时性的气血紊乱,而不涉及其他脏腑、经脉,属本经自病,并非病证本身无虚实可言,而是脏腑、经络的虚实表现不甚明显或虚实兼而有之。《难经·六十九难》说“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