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关于产业区域移问题研究观点述评.doc

内外关于产业区域移问题研究观点述评.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外关于产业区域移问题研究观点述评

作者:李锋《经济纵横》(2004年第6期)国内外关于产业区域转移问题研究观点述评作者:李锋摘要:本文从经济动因、客体演化、转移模式、转移效应、战略选择和发展趋势等6个方面对产业区域转移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述评,并展望理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趋势我国现有的产业区域转移研究待于发展和深化一、产业区域转移的经济动因   关于引起产业区域转移的经济动因,欧美学者较早地展开了研究,日本学者后来追上,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刘易斯在《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一书中,以劳动力成本的角度分析了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他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产业的生产成本上升,产品不再具有竞争优势,只能进行产业转移。   刘易斯的观点实际上是建立在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的基础之上的,但限于当时的时代条件,他只解释了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对其他如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问题没有作出解释.   弗农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则以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来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他认为,企业为顺应产品从新产品阶段到成熟阶段再到标准化阶段的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在要素丰裕程度不一的地区之间转移产业,以规避生产上的比较劣势。弗农的观点,尽管仍以要素禀赋差异的存在为前提,却独辟蹊径,以产品属性的变化来解释产业转移现象。   在产业区域转移的微观层面的研究上,邓宁用0——L—I模型来说明企业的对外投资和扩张行为。他认为,产业组织决定的所有权优势,要素赋存结构决定的区域特定优势,交易成本决定的内部化优势,是解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的主要原因。邓宁提出的“国际生产综合论”的基本原理可集中概况为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分析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区位优势,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更紧密。跨国公司在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时一般要考虑几个因素,包括要素成本因素、市场特征因素、贸易壁垒因素、政府政策因素和投资环境因素。当区位优势很明显时,就会吸引企业选择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国外设厂转移产业。邓宁的国际生产综合理论主要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和海外生产的角度提出问题,从企业发展的层面谈产业转移问题,可以认为是有关产业转移的微观层面、个体层面的研究。但他的实践依据主要是美国企业的对外扩张,所以没有论及工业国以及新兴的工业国的对外投资、产业转移现象。   梯度转移理论是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差异的角度来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但该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一开始曾是一种静态定位理论,力图把世界各国、各地区固定在特殊阶段上,以维护现存的资本主义秩序,使富国永远富裕,穷国永远贫穷,但现实粉碎了这种错误。另外,我们也应看到,梯度转移是一个相对概念,各区域都有一个总体的梯度,但其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具体梯度是不同的,即在总体梯度高的区域内也存在低梯度的区位,在总体梯度低的区域内也存在高梯度的区位。梯度转移应既包括区域之间的转移,也包括某一区域内不同发展梯度的区位之间的转移。   小岛清指出,投资国向海外转移的应是投资国国内已经失去比较优势,而在投资对象国却具有或潜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投资国企业将自己的经营资源从本国那些已经失去了比较优势的产业(即所谓的边际产业)中撤出来,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中,对投资国和投资对象国都是一种福利最大化的选择。   “小岛理论”是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来解释产业转移的,是对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由于日本战后经历了一个引进现代化产业部门从而创造比较成本优势然后又失去比较优势的过程,因此,“小岛理论”更接近带有产业转移性的对外直接投资现实。   然而,小岛清只将这种海外投资看作是对外投资的一种形式,未能敏锐地觉察到这是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所以,他把“边际产业”扩张仅仅看作是投资国中小企业的行为。但随着产业转移的发展,大型的跨国公司已成为产业转移的主体。   日本学者关满博从产业分工的角度论述产业转移,但其特色在于他从各国技术结构的差异性为切入点,由技术差异导致了产业分工,又由产业分工导致了产业转移。   此外,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坎特韦尔和托兰惕诺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则从局部创新的角度来解释产业的转移现象,这些理论对解释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走上国际化道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国内产业的国际再转移现象有一定的说服力。总体说,国外学者的理论多从国际层面着眼,但对研究产业区域转移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我国学者对产业区域转移的研究,由于实践的滞后,还处于初始阶段。卢根鑫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品价值构成的角度出发,认为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在于重合产业的产品技术构成相似而价值构成相异,这样导致了产业从高成本国家和地区转移到低成本国家和地区。陈建军认为,中国现阶段出现的产业区域转移现象在很大程度上

文档评论(0)

ipufl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