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残速测仪对农药留慢性毒害防治的研究.doc

农残速测仪对农药留慢性毒害防治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残速测仪对农药留慢性毒害防治的研究

农残速测仪对农药残留慢性毒害防治的研究 农药残留问题一直是危害我们食品安全的重要原因。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检测农药残留量,如使用托普仪器的NY-8D农残速测仪,还是一些化学试剂检测法,这些方法都得到有效的利用。但是农药残留性慢性毒害究竟有多大了?有没有什么防治措施了? 使用农药引起残留性慢性毒害问题(以下简称农残问题)已使人们谈害色变。固然,今后禁用农药,这个问题也随之消失,然而由于农药存在上述一些积极作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量还逐渐上升,仅幅度时大时小。作为农药的新化合类型,也在不断被开发出来。为了栽培植物的稳产、高产,目前我们能做到的只是尽量少用农药,尚不能完全停用农药。在此情景下,就要我们积极去认识农残问题的实质,了解农残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便在施用农药同时防止、控制、解决农残的形成与危害。 1、残留农药“量”的概念 施用农药后持留在作物或生物体以及在环境中的残留农药数量是极微的,列为痕量级水平。以毫克、微克或毫微克计。在固体或水体介质中的比例为百万分之一或十亿分之一,在空气中的比例一般为万亿分之一。 农残的发生原因基本上由下述三种原因:施药后引起的直接污染的吸收;通过生态体系中的食物链与生物富集等生态机能而造成。 (1)农田施药后药剂对作物的直接污染。 农药在田间使用后,部分能残留在作物上。它可能粘附在植物体表,也可能渗透进植物表皮蜡质层或组织内部,也可能被作物吸收、输导分布至植物各部分汁液中。这些农药虽然可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或活体内酶系的作用逐渐被降解消失,由于药剂性质各异,作物种类不同,消解的速度差别很大。性质稳定的农药由于降解缓慢,使收获的植物体内出现农残问题。一般非内吸性农药主要污染外表,当然有些渗透性能较强的也会引起内部的污染(表4-7)。而具内吸性的农药则使植株体内遭受污染,内吸性的强弱也关系到形成污染的程度(表4-8)。 表4-7触杀性杀虫剂对植物体形成的污染特征 农药(水溶性) 植物 残留农药的分配比例(%) 外部 内部 P,P,-DDT(几乎不溶) 苹果 果皮97 果肉3 杀螟松(54-56mg/kg) 葡萄 果皮98 果肉2 溴氰、氯氰、二氯苯醚等拟除虫菊酯(几乎不溶) 稻谷 几乎均在谷壳上 米中几乎检不出 倍硫磷(几乎不溶) 稻谷 谷壳94 米6 马拉硫磷(154mg/kg) 稻谷 谷壳87 米13 表4-8 内吸性杀虫剂施药后的污染程度 农药(内吸性) 植物 残留农药的分配比例 外部 内部 西维因(强) 苹果 果皮22 果肉78 甲胺磷(强) 苹果 果皮38 果肉62 害扑威(弱) 稻谷 谷壳80 米20 另外,有些农药所具有独特的性能,造成了农残的特异性。例如稻种用有机汞农药“赛力散”浸种后播种,隔110d收获后仍可在糙米中检出较高的汞量。如果在水稻孕穗期喷洒,也会因药剂所具的深达性和与蛋白质结合的特性,使收获稻米具较高含汞量。此外,含氟的有机农药“氟乙酰胺”属稳定性内吸剂,喷洒后被吸收在植物体内长期残留,更会形成二次性毒害。 (2)作物对污染环境中农药的吸收。 在田间喷施农药,绝大多数散落在土中。有些施药方式如撤施颗粒剂或拌土、拌种,更是直接将农药施入土中。有些农药由于在土中不易被微生物分解,或挥发性小不易遗失,造成在土中长期残存而污染环境。根据国内对农药在土中残留毒性的评审指标,如果在土中半衰期大于一年属长残留等级;在6~12月间属中残留A级;在3~6月间屑中残留B级;如果在1~3月间为低残留A级,小于1个月属低残留B级。根据此标准衡量,有机氯农药基本均属长残留等级,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造成土壤的污染,以后再栽种作物时,残留的农药又可被作物吸收,这也是作物导致有机氯农药污染的原因之一。 表4-9 有机氯杀虫剂在土中的残存期 农药 蒸气压(Pa/20℃) 1年后残存百分数 残留级别 滴滴涕 1.33×10-5 80% 长残留 狄氏剂 1.33×10-5 75% 长残留 林 丹 1.25×10-3 60% 长残留 艾氏剂 8.0×10-3 26% 长残留 氯 丹 1.33×10-3 55% 长残留 在田间土壤环境中引起农残的有关因子,从农药方面事看有:农药的化学性质(如水解、光解,化学的稳定程度和受微生物分解的难易程度等),农药的物理性质(如挥发性、溶解度、吸附性等)和其加工、应用方式。从土壤方面来看有:土壤的种类、土壤的结构、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酸碱度、离子交换容量、土壤中含有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等。从其他环境方面来说:温度、水分状态(降雨量、灌溉情况等)、有无植被和栽种的作物种类、耕作方法等。一般说来,农药在土中残存时间与下面因子有关: ①农药的化学性质:不易被光解、水解、微生物分解>易分解。 ②农药的物理性质:挥发性、溶解度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pufl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