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项原来不读书—给通讯员提点小建议之六
刘项原来不读书——给通讯员提点小建议之六
常碰上通讯员提要求:“不是新闻科班,请给拉张书单。”笔者答曰:“新闻书要少读,最好不读!”结果,不是招来横飞白眼,就是气得对方无语掉头。现实一再证明:不会说话,真是影响和谐稳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泱泱中华一贯如此“毁人”。笔者以为,这话就算不是扯蛋,也至少不太适用于读新闻书、搞新闻报道。我们通讯员再怎么“说学逗唱”,都在两大前提之下:一、非专业,二、练为战。大家不要忘了:每一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基础、爱好也是千差万别的,这世上没有任何武功秘笈能包打天下。通讯员成败得失的惟一标尺就是:能不能上稿、多上稿、上大稿。这与读新闻书实在是关系不大。现在的书,既水得要命,又贵得离谱。曾听说某通讯员一次进京买了百八十本新闻书,返乡时只能托运。估计该同志是公款。您要是自费,那还真不如多买两斤肉、祭祭五脏庙,也算提升了战斗力!
以笔者的经验,通讯员中最普遍、也是最严重的问题,不是读新闻书太少,而是文字表达太差,基础不牢、走了瞎道或练习不够。有人是真不知道什么叫“新闻精品”,光供着新华体照猫画虎,难免出手不高;有人是“党八股”中毒太深,立身太谨重、为文不放荡,只会一二三四,太CCTV;有人是也知道“短、实、新”就是好、就是好,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总也做不到,不经魔鬼训练,只能原地踏步。
如果为了先破后立、固本培元,那么也可以读一点书,当然先不要急着看多少新闻书。考虑到大家的时间和荷包,这里先着重推荐一本书--《怎样写文章》。各位通讯员,无论是搞材料的、抓宣传的、当票友的,都可一读。
此书的必威体育精装版增订本,由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精装本定价30元。作者王梦奎,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多次参与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全书选了20篇谈写作的文章,附有3篇作者文章和8个文件、规定等,共285页。总之,价不贵,字不多,有深度。
其中,推荐大家着重读以下五篇文章:一是毛泽东的《文章的“三性”和写作方法》(P15-P19),二是郭沫若的《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P30-P40),三是胡乔木的《怎样写好文件》(P44-P65),四是王梦奎的《文章写作十二题》(P157-P185),五是《报纸和新的文风》(P186-P192)。以上文章,都比较口语化、容易读,其道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文件、讲话、新闻都能用得着。
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新闻四年,干新闻14年。平心而论,当前学界、业界过于强调新闻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其实都是码字的活,大致原理是相通的。基本的文字表达没过关,就不可能写新闻达标。这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建议大家多抓基层、打基础、练好基本功,力争“左可写新闻、右可写材料”,反正“艺多不压身”。
比如,《文章的“三性”和写作方法》,是从毛泽东1958年1月所写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节选了11条。其内容既涉及世界观、方法论,也有对文章和文件的写作要求,如要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现在许多文件的缺点是:第一,概念不明确;第二,判断不恰当;第三,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又缺乏逻辑性;第四,不讲究词章。”半个世纪过去了,大家今天写完文章,还可以对照以上“三性四病”多看看、细想想。
也许有的同志感觉这“三性四病”太空泛,那么就请看其他文章。郭沫若的《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胡乔木的《怎样写好文件》都讲得非常透彻,尤其是后一篇简直就是专门解读。大家可以先通读,把其中的要点都摘录出来,反复记忆,在脑海里形成条条框框。比如胡乔木讲“观点要突出”,提出几条方法,一是纲举目张有布局,二是用背景来比较,三是针锋相对有辩论,四是注意文字形式(标题、文章的开头、每一段的开头很重要)。笔者感觉,这几条都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
《怎样写文章》这本书,笔者也推荐给其他同志读过。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讲得挺好,看得明白,但怎么应用不好把握。笔者以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读后用,是一整套的事,不可偏废。如何读书?《弟子规》说:“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王佐良先生曾说过,写书要“由薄变厚”,读书要“由厚变薄”。看了书,有所领悟,那就得把那几条记牢,到写文章、改稿子时拿出来多比比对对,这就是应用了。所谓的读书秘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之类的大道理,再简单也不过。
笔者认为,大家如果要下功夫研究一个行业领域,最好是先读经典名著、再转益多师、后选择重点、从而有一家之言,也就是说要先“通”,再“博”,后“专”,最终“精”。读书也是个修养问题、作风问题,在精不在多,“半部《论语》治天下”不是不可能的。古人尚知“勤有功,戏无益”,而现在有的同志对读书抓得不紧,不是得闲才翻书,就是碰上啥就看啥,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