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突触传递和突触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神经肌肉接头 第二节 神经元突触 第三节 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其发生机制有何异同? 2.试述突触传递的过程及其特点。何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什么叫神经递质及调质?中枢内有哪些主要的神经递质和调质?如何分类?它们分布在什么部位?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 第一节 神经肌肉接头 (一)N—M接头(运动终板)处的兴奋传递 1、N-M接头的结构 突触前膜:囊泡内含 ACh,并以囊泡为单位释放ACh(称量子释放)。 突触间隙:约50-60nm。 突触后膜:又称终板膜。存在ACh受体(N2受体),能与ACh发生特异性结合。无电压性门控性钠通道。 接头间隙 2.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 膜Ca2+通道开放,膜外Ca2+向膜内流动 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 囊泡中的ACh释放(量子释放) ACh与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 受体蛋白分子构型改变 终板膜对Na+、K+ (尤其是Na+)通透性↑ 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EPP) EPP电紧张性扩布至肌膜 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 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膜Ca2+通道开放,膜外Ca2+向膜内流动 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 囊泡中的ACh释放(量子释放) ACh与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 受体蛋白分子构型改变 终板膜对Na+、K+ (尤其是Na+)通透性↑ 3.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征: (1)是电-化学-电的过程: N末梢AP→ACh+受体→EPP→肌膜AP (2)具1对1的关系: ①接头前膜传来一个AP,便能引起肌细胞兴奋和收缩一次(因每次ACh释放的量,产生的EPP是引起肌膜AP所需阈值的3-4倍)。 ②神经末梢的一次AP只能引起一次肌细胞兴奋和收缩(因终板膜上含有丰富的胆碱酯酶,能迅速水解ACh)。 4.影响N-M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因素: (1)阻断ACh受体: 箭毒和α银环蛇毒,肌松剂(驰肌碘)。 (2)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有机磷农药,新斯的明。 (3)自身免疫性疾病: 重症肌无力(抗体破坏ACh受体), 肌无力综合征(抗体破坏N末梢Ca2+通道)。 (4)接头前膜Ach释放↓: 肉毒杆菌中毒。 5.EPP(终板电位)的特征: ※无“全或无”现象; ※无不应期; ※有总和现象; ※ EPP的大小与Ach释放量呈正相关。 量子释放:乙酰胆碱的释放是以一个囊泡为单位被释放的。包含在一个囊泡中的乙酰胆碱的数量,称为量子,以囊泡为进行的释放单位,称为….。 一、兴奋传递的 方式 (二)化学突触传递 (一)电突触传递 第二节神经元突触 (一)电突触传递 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 双向性,速度快,几乎无潜伏期。 传递特征: 电-电 (AP以局部电流方式)。 传递过程: 缝隙连接是二个N元紧密接触的部位上有沟通两细胞浆的水通道蛋白,允许带电离子通过,且电阻低。 (二)化学突触传递 1.突触的结构: ⑴连接形式: ⑵功能结构: ①突触前膜: 递质、受体 ②突触间隙: 水解酶 ③突触后膜: 受体、离子通道 轴-胞突触、轴-树突触、 轴-轴突触、树-树突触。 2.化学突触传递过程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突触小泡中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Na+(主) K+ 通透性↑ Cl-(主) K+ 通透性↑ Ca2+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 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 IPSP EPSP 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总述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突触小泡中兴奋性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Na+(主) K+通透性↑ EPSP Na+内流、 K+外流 ①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Ca2+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 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 去极化 分述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突触小泡中抑制性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Cl-(主) K+通透性↑ IPSP Cl-内流、 K+外流 ②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Ca2+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 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 超极化 分述 1.突触前抑制 实验A:刺激轴突1时,胞3产生10mV的EPSP; 实验B:先刺激轴突2,再刺激轴突1时,胞3产生5mV的EPSP。 ⑴结构基础: 轴2-轴1-胞3串联突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4泌尿、生殖、内分泌、免疫、感觉系统的发育解析.ppt
- 4模拟通信系统-new解析.ppt
- 4膜分离技术解析.doc
-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ppt
-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轮复习课件解析.ppt
- 4能力训练解析.ppt
- 3.1Euler环游解析.ppt
- 4能量守恒解析.ppt
- 4帕金森管理经典解析.ppt
- 4-偏微分方程及其求解实例解析.ppt
- 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运河中学中考生物二模试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中考冲刺数学模拟预测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田家炳中学中考数学四模试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九年级(下)中考三模数学试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二中中考数学二模试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模拟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九年级数学模拟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外国语学校中考数学一调试卷+答案解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