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教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中的四对基本问题: 一、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教学目标) 三、教学中的认知与情感(教学过程) 四、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教学方法) 请判断 1.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 2.衡量一节课的标准是看教师教得怎么样。 3.“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中,教师是主要行为主体。 4.发展智力应该成为教学在智育方面的主要目标。 5.接受学习也就是机械学习。 6.教的行为是教学理论的中心问题,学则处于教学研究的边缘。 请思考 1.简述有效教学的理念。 2.谈谈你对教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3.为什么说学是教的依据? 4.教学中如何安排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5.运用“五段教学法”写出一节综合课的课堂结构。 第二章 教学准备 请思考 如果请你安排上一节课,请问你在上课前会想到什么,将做什么样的准备?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 第二节 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 第三节 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 第四节 编写课程教学方案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教育目标的层级关系,明确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的一体关系; 知道教学目标的来源; 掌握教学目标的正确陈述; 知道评价设计在反向设计程序中的地位; 掌握课程纲要和教案的基本构成,能够规范地呈现课程纲要和教案。 第一节 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 主要内容 一、学习目标的定位 二、学习目标的具体化 三、课程标准分解的程序或叙写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的定位 (一)在教育目的的范畴内明确学习目标的层级和来源; (二)在三维目标框架内确定学习目标的侧重点; (三)在预设与生成中把握学习目标的底线; (四)我国课程目标的变化及课程标准介绍。 教育目标的层级关系 (一)在教育目的的范畴内明确学习目标的层级和来源之来源 三大依据:学生、社会生活、知识 两大筛子:教育哲学、学习理论 1.学习者 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 学习者的需求 学习者的认知方式 2.社会的需求 “学校课程能够满足的社会需求”和“学校课程只有通过社会上其它各种机构的合力才能完成的社会需求” 现存社会的需求与未来社会生活的需求 关注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 注意考察社会生活需求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次问题 3.学科的发展 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也是确定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学科知识内含着自身的逻辑体系,包含着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探究方式、学科的发展趋势、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等内容。 典型的学科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哲学和社会科学(如语言学、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教育学、人类学等);文学艺术等等 三种取向与哲学观、课程开发模式 (二)在三维目标框架内确定学习目标的侧重点 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目标体的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是关于“是什么”的维度、过程与方法是关于“如何获得是什么”的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在“如何获得是什么”的过程中内化为自己的相对稳定的东西。 不能把三维目标看做三类目标,而应从整体上理解三维目标。 (三)在预设—生成关系中把握学习目标的底线 形成书面的学习目标只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或者说是预设的最低要求,是教学效益的底线。 预定的学习目标不能作为教学结果的全部。真正的教学结果是预定的目标和生成的目标两部分。教师应重视生成性的目标。 (四)我国课程目标的变化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嬗变 (1) 我国传统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 过分重视学科知识方面的目标,忽视学生的需要; 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单一功能,未能体现出学科发展的整体目标; 过于重视未来生活的需要,而忽视了学生的现实社会生活; 过于注重了“教程”而忽视了“学程”。 (2)新课程的目标 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三大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着重关注终生发展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精神与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人生规划能力 (3)国家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学科总目标、学段目标(课程标准)、学期目标 1992年,亚太经合组织教育部长会议:课程标准是我们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特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本质上是国家对特定课程的目标的规定。 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编写教材、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依据。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一)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二) 课程标准中的目标 结果性目标——明确告知学习结果,适用于认知技能领域; 表现性或体验性目标——描述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P宏观经济学 2012年真题 (选择题+问答题) AP Macroeconomics 2012 Released Exam and Answers (MCQ+FRQ).pdf VIP
- 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五下 第五课 活动A、我当小法官—走进法庭教案.doc
- 8.1 认识生命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 上册 ).pptx VIP
- 化工制图教学设计(全套).docx VIP
- 2024-2030年中国氦(液氦和气态氦)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docx
- AP宏观经济学(2013年真题)全套含选择题.pdf VIP
- 自考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pdf
- 建积分之术筑工程之技:定积分及其应用教学实施报告.pdf
- AP宏观经济学(2015年真题)全套含选择题.pdf VIP
- 英语--倒装句讲解..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