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 案例教学的作用
第二讲 案例教学的作用 “分豆子”与布鲁纳的认知理论 二、案例教学所需要的前提条件 条件设施:根据我们体育教学的实际,班级人数尽可能控制在40人以内,因为这个数量可以充分地交换意见,对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方案可以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 熟悉学生:教师要尽快地熟悉学生,记住学生的姓名及了解一些学生的背景材料(包括性格、爱好、运动能力、家庭背景等)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 熟悉案例: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从那里可以得到有用的案例,在课中应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在师生中讨论交流过程中,更加有序地完善案例教学。 四、教学案例的涵义与特点1、教学案例的定义 教学案例(Teaching cases)。所谓教学案例就是基于教学的需要和一定的教学目标,所撰写或编辑起来的原始材料、案例报告或案例研究,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常常是这种类型。它是在广泛吸收案例素材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有时也可以参与者撰写的案例报告作为补充。 而案例教学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法;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素材共同进行探讨,并写出有关案例报告;它与案例为本的课程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二)教学案例的特点 1、内容上的五个特点 既然我们将教学案例界定为: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 那么教学案例在内容方面的初始特点为: (1)一定的目的性。指教学案例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实现一定的教学或培训任务而编撰、而使用的。 (2)问题的开放性。指教学案例选定的问题或一个,或几个;又指引发思考与研究的问题也往往不止一个问题。其答案又是多元的,其解决方法自然是多样的。 (3)描述的客观性。指教学案例描述中一般不加入编撰者的评论与分析,只是原原本本地描述出事实发生的情节和过程,呈现的实际情境是真实的 (4)事实的过去时。指教学案例描述的某一实际情境,是发生过的事实,是事实的过去时。或者说它反映的是“已然”,不是“未然”。 (5)程度的适中性。指教学案例的内容虽然因人而异,但是大部分反映出教育或教学中的普适性问题,有的还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阅读、理解、思考和解决的难度以适中为宜。 * * 教师职业生涯与知识结构变化 专家教师 经验教师 职初教师 原理知识(学科的原理、规则,一般教学法知识) 案例知识(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 策略知识(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核心是反思) (顾泠沅,2001) ● 教师职业生涯有走向成熟与追求卓越的两次跨越 ● 案例成为联结教师成长各阶段的纽带 资料 一、案例教学的作用 案例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案例教学是教学理论的故乡。 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 【案例】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7÷3=2……1 Freudenthal研究所的达朗其(Jan de Lange, 1996) 在ICME-8的大会报告中介绍了荷兰的一堂课:81名家长出席学校家长会,每张桌子可坐6人,需要布置多少张桌子?第一类学生具体地摆桌子;第二类学生经历了从摆桌子到形式计算的抽象;第三类学生套用现成算式去做。实际上,三类学生中只有第二类才真正体验到了“数学化”的含义。 ① 首先要摆进自我 ●纠缠于区分等分除、包含除等枝节,未突出“有余数”这个要点 ●习惯于计算准确性的训练:3×( ) 7,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反复训练,未关注试商的实际意义 ●表面地寻找规律,学生都说“不知道” 16÷5=3……1 17÷5=3……2 18÷5=3……3 19÷5=3……4 关注自我的关键性事件: 重点放在程式化训练, 忘记了对小学生 来说“数学就是生活”。 最后只能余数(1、2、3、4)与除数(5)比较大小,得出余数小于除数 ② 课改理念作反思支架 关注理念的关键性事件: 运用儿童生活经验,“除法就是分豆子”, 让学生真实地体验“数学化”的含义。 (学生自己得出) ③ 操作行为作反思支架 困难 做除法要“拿豆子来”,只会动手做、不会动脑想。课堂热热闹闹,却陷入了数学教学的浅薄与贫乏。 教师的创造 在实物与算式间设置一个中介——放掉豆子和盘子,学生在脑中分豆子,终于越过了形式化的难关。 关注获得的关键性事件: 学生不会形式化,采用“脑中分豆子”, 才能解决从实物到符号的过渡。 实物操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