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人工气道的建立与.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护理注意事项 ① 术后48h内,床旁必须备无菌气管切开包一个。如果在此期间发生脱管,及时请耳鼻喉科医生处理。 ② 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时更换喉垫。 ③ 观察伤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感染等并发症。 ④ 伤口每日换药一次。 ⑤ 根据使用套管材质不同及病人的情况,按规范要求清洗、消毒。 气管切开视频 (一)环境的管理 将患者置于有空气净化设施的病室内 或单间 保持病室温度在18-20oC,湿度在55%~65%,使患者处于洁净、舒适的环境中。 限制探视与陪住。 (二)人工气道套管位置的管理 1.气管插管位置管理: (1)气管插管后应拍胸片,调节插管位置使之位于左、右支气管分叉即隆突上1—2cm。 (2)测量插管外露长度。经口插管者应从门齿测量,经鼻插管者应从外鼻孔测量。经口插管外露过长时,为减少死腔量,可适当剪掉部分外露的插管。 (3)记录插管外露长度。外露长度应每8小时测量一次并交班。 (二)人工气道套管位置的管理 2.气管切开套管位置管理 切口不宜过大过低,否则易脱出。 固定套管的固定带松紧度适中,以能伸入一小指为宜。 其松紧度应定时检查并随时调整。 (二)人工气道套管位置的管理 3.防止人工气道套管脱出 除固定好套管外,应注意观察患者神志的改变。 防止患者自行拔除套管。 患者床旁至少应有一名医生或护士,注意观察患者体位变化,头部、四肢的活动度。 给患者变化体位时,应注意调节好呼吸机管路,以防拉出气管套管。 (二)人工气道套管位置的管理 4.人工气道套管脱出的处理 (1)气管插管: 套管脱出8cm以内时,可重新插回。 若脱出超过8cm时,放开气囊,拔出气管插管,必要时重新插入。 (2)气管切开: 术后48小时内,套管脱出时,一定要请耳鼻喉科医生处理,不可擅自插回。 窦道形成后,若导管脱出,吸痰后,放气囊,插回套管,重新固定。 (三)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1.气囊充气量:用气囊测压注气器可准确测量气囊的压力,无测压注气器时,可采用以下2种方法,掌握气囊充气量。 (1)最小漏气技术 (2)最小闭合容量技术 (三)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为减少气囊对气管壁的压力,在充气时可采用两种方法: 最小漏气技术(MLT)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 不论使用MLT或MOV,气囊的压力(CP) 一定要保持在18.5mmHg以下,CP在20-30mmHg是可接受的最高CP范围。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 定义:气囊充气后,在吸气时无气体漏出。 步骤:①将听诊器置于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②然后抽出0.5ml气体,可闻及少量漏气声。 ③再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最小容量闭合技术(MOV)(续) 优点:①不易发生误吸。 ②不影响潮气量。 ③有助于气道内导管的固定。 缺点:比MLT易发生气道损伤。 最小漏气技术(MLT) 定义: 气囊充气后,在吸气时有少量气体漏出。 步骤:①同MOV ②然后抽出气体,从0.1ml开始,直到吸气时听到少量漏气为止。 最小漏气技术(MLT)(续) 优点: ①减少气囊上滞留物的产生。 ②减少潜在的气道损伤(与MOV相比)。 缺点: ①易发生误吸。②对潮气量有影响。 ③导管移位。④气管粘膜干燥。 补偿方法:增加预设潮气量(原潮气量加漏气量) 2.气囊的管理 (1)每6-8小时放气囊一次,每次5-10分钟。放气囊时必须应用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技术。 (2)患者进食时,充气囊不宜采用最小漏气技术,而应将气囊充分充气,并让患者半卧位,以免误吸或食物向气道内返流 3.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方法(需2人配合) (1)充分吸引气管内、口、鼻腔内分泌物。 (2)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插管连接,在患者吸气末时,轻轻挤压简易呼吸器,以充分换气。 (3)在患者开始吸气时,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使肺充分膨胀,同时助手放气囊,并在患者呼气末时迅速充气囊。 (4)再一次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如此反复操作2-3次,直到完全清除气囊上的分泌物 (四)人工气道内分泌物的吸引 1.有效吸痰程序 吸痰前评估: 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雾化加湿 加大吸氧浓度、潮气量及压力支持参数。 根据痰液的潴留部位调整患者体位 挤压振颤胸廓,使痰液向中枢气道移动。 吸引。 吸痰后评价: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胸片、肺部听诊判断吸痰效果。 2.吸痰注意事项: (1)吸痰前后纯氧吸入 (2)注意无菌操作 (3)吸痰时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调整气管滴药量 (4)吸痰时动作要轻快,吸引负压不得超过6.67kPa (5)吸痰遇有阻力时,应分析原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