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透镜焦距的测定
透镜焦距的测定 教学目的 1、了解透镜成像的原理、成像规律及视差原理的实际应用; 2、掌握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技术,掌握薄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重难点 重点:1)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 2)透镜焦距的测量。 难点:1)光学系统共轴调节; 2)凹透镜焦距的测量。 教学方法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 学时 3学时 一、实验简介 透镜是最常用的光学元件,是构成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基础。 焦距是表征成像性质的重要参数。测定焦距不单是一项产品检验工作,更重要的是为光学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最常用的测焦距方法大都是根据物像关系设计、像距、焦距满足高斯公式: 符号规定:距离自参考点(薄透镜的光心)量起,与光线进行方向一致时为正, 反之为负。 (一)凸透镜焦距的测定 1、自准法 自准法测焦距 光路如上图所示,若物位于焦平面上,则由平面镜反射后成一与原物等大倒立的 像于同一焦平面上。 2、物像法(选做) 物像法测焦距 光路如上图所示,测出物距和像距后,代入透镜成像公式即可算出凸透镜的焦距。 3、共轭法(贝塞尔法、位移法) 贝塞尔法测焦距 物屏与像屏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而且,当凸透镜在物屏与像屏之间移 动时,可实现两次成像。透镜在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透镜在位置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验中,只要测量出光路图中的物屏与像屏的距离和透镜两 次成像移动的距离,代入下式就可算出透镜的焦距。 (二)凹透镜焦距的测定 1、物像法 为了测量凹透镜的焦距,常用辅助凸透镜与之组成透镜组,使得到能用像屏接收 的实像。其测量原理如下光路图所示。 物像法测凹透镜焦距 实物经凸透镜成像于,在和之间插入待测凹透镜,就凹透镜 而言,虚物又成像于。实验中,调整及像屏至合适的位置,就可找 到透镜组所成的实像。因此可把看为凹透镜的物距,看为凹透镜 的像距,则由成像公式可得: (虚物的物距为正) 由于,求出的凹透镜的焦距为负值。 2、自准法(选做) 自准法测凹透镜的焦距 实物经凸透镜成像于,在和之间插入待测凹透镜和平面反射 镜,移动凹透镜,当凹透镜与的间距等于凹透镜焦距时,经凹透镜折射后 的光线变成一组平行光线,该平行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凸透镜会聚于箭矢物平面成一 清晰的倒立实像,测出到的距离,就得到凹透镜的焦距。 四、实验仪器 带标尺的光具座一台,凸透镜一块,凹透镜一块,带箭矢物光孔电源一台,平面 反射镜一块,光屏一个,光学元件底座和支架各6个。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 先利用水平尺将光具座导轨在实验桌上调节成水平,然后进行各光学元件同轴等 高的粗调和细调,直到各光学元件的光轴共轴,并与光具座导轨平行为止。 1、粗调 将箭矢物、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白屏等光学元件放在光具座上,使它们尽 量靠拢,用眼睛观察,进行粗调(升降调节、水平位移调节),使各元件的中心大致 在与导轨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并垂直于光具座导轨。 2、细调 利用透镜二次成像法来判断是否共轴,并进一步调至共轴。 当物屏与像屏距离大于时,沿光轴移动凸透镜,将会成两次大小不同的实像。 若两个像的中心重合,表示已经共轴;若不重合,以小像的中心位置为参考(可作一 记号),调节透镜(或物,一般调透镜)的高低或水平位移,使大像中心与小像的中 心完全重合,调节技巧为大像追小像,如下图所示。 图表明透镜位置偏低(或物偏高),这时应将透镜升高(或把物降低)。而在 图情况,应将透镜降低(或将物升高)。水平调节类似于上述情形。 当有两个透镜需要调整(如测凹透镜焦距)时,必须逐个进行上述调整,即先将 一个透镜(凸)调好,记住像中心在屏上的位置,然后加上另一透镜(凹),再次观 察成像的情况,对后一个透镜的位置上下、左右的调整,直至像中心仍旧保持在第一 次成像时的中心位置上。注意,已调至同轴等高状态的透镜在后续的调整、测量中绝 对不允许再变动。 (二)凸透镜焦距的测定 用物像法、自准法、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