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名校学术联盟2016届高三4月调研考试(四)语文浅析.doc

江西名校学术联盟2016届高三4月调研考试(四)语文浅析.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一2016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四) 语文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1.下列关于中国祭祖礼仪发展过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梦和死亡现象的困惑促使人们去思考,于是发明了灵魂的概念;出于对灵魂的敬畏,人们举行了祭祀活动,这是祭祖的源头。 B.商王朝祭祖的口的是祈福求吉,其祭祖行为具有浓厚的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色彩;而周代的祭祖则含有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含义。 C.到了汉代,祭祖礼仪和孝道思想结合了起来。汉儒找到了中国人祭祖的本源—孝,并完善了相关理论,对祭祖的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D.宋代是祭祖仪式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是不同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祭祖的权利,二是形成了祭礼的基本模式。这两者和朱熹的贡献密切相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说文解字》对“祭”的解释是用手持肉,献给神灵。商朝人举行祭祀活动时的“祭”的含义和这个解释一致。 B.在周代,宗庙设置体现了周天子和同姓诸侯之间的宗法关系,因为就社会结构而言,周代是典型的宗法社会。 C.汉朝通过优待孝子、不孝之罪入刑律、诵读《孝经》等多种方式弘扬孝文化,其口的是巩固国家政治统治。 D.朱熹《家礼》的出现对中国祭祖礼仪的发展意义深远,它深刻改变了祭祖礼仪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形态面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重要而且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举行祭祖礼仪可以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B.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我国最早的祭祀行为是甲骨文中有关祖先祭祀的记载,“报”“又”“岁”等是当时的祭祀性文字。 C.在周代,人们的社会等级不同,其所拥有的庙数也不相同,如:天子有七庙,诸侯有五庙,大夫有三庙,士有一庙。 D.很长一段时间,祭祖礼仪是贵族的特权,庶民不能进行祭祖,这是因为礼在当时被认为是区分社会等级身份的工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 (选自《汉书·京房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向之/时/诸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 B.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向之/时/诸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 C.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向之/时/诸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 D.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向之/时/诸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和《诗》《书》《礼》《论语》合称为“五经”。 B.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口之一。 C.幽、厉指周幽王、周厉王,“幽”“厉”是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所给的溢号。 D.免冠,脱去帽子,古时表示谢罪。京房要直谏皇上,故先“免冠”以谢罪。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房跟随焦延寿学《易》,深得其学真传。焦延寿擅长预测自然灾异变化,用风雨寒温来占卜。京房对此也极为精通,多次预言灾异都说中了。 B.京房以灾异之说参与政事,带来了杀身之祸。他借出现日蚀等反常天象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竟被置于死地,结局不出其师焦延寿所料。 C.京房提出考功课吏法,但推行受阻。京房以古代帝王按功选贤任能为例提出考功课吏法,遭到官员反对,于是请求自任郡守以试行,也以失败告终。 D.京房和石显有隙,两人斗争激烈。京房以古代帝王用人不当导致天下大乱,暗指皇上任用石显导致灾异横生;石显则憎恨京房,试图把京房排挤出京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房数上疏,先言其将然,所言屡中。天子说之,数召见问。(5分) 译文: (2)若是,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幽、厉何不觉痛而更求贤?(5分) 译

文档评论(0)

ss558633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