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湟源 学校
二0一0年 月 日
表一
学年 学期教学改进计划
学校 学科 年级 班级 教师
教学质量目标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学
期
教
材
模
块
知
识
能
力
结
构
梳
理
教
学
改
进
思
路
和
措
施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 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练习作为课堂训练,从而改进评估教学;3、组织学习某一历史人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问题的能力;4、教导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切忌死记硬背;5、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
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
学
进
度
计
划
周次
具体计划
第1周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第2周
第2课“贞观之治”;第3课“开元盛世”
第3周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5课“各同为一家”
第4周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第5周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第一单元测验
第6周
第一单元讲评;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7周(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8周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期中复习1-4课
第9周
复习5-8课
第10周
复习9-12课
第11周期中考试
第12周
期中试卷讲评;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13周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二单元测验
第14周试卷讲评;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周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6周(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17周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第18周
期末复习
第19周
期末复习
第20周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德才兼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李春和赵州桥、“光耀千古的诗坛”。
本课的难点,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是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问题与任务 时间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3)讲授新课:
(一)科学技术
1、建筑:
2、印刷术:
3、天文:
4、医学:
(二)、文学:
1、诗歌
2、散文:
4)小结:
5)练习:
6)作业:
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