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在海丝茶路上漂游的“翡翠叶”.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海丝茶路上漂游的“翡翠叶”.doc

在海丝茶路上漂游的“翡翠叶”   平和县有两样东西是闻名世界的,一个是“黄金果”――?g溪蜜柚,另一个是“翡翠叶”――白芽奇兰茶。而白芽奇兰茶却更具历史、文化和故事。   饮茶是没有国度的,林语堂甚至认为它是社交上的一种制度,“我以为从人类文化和快乐的观点论起来,人类历史中的杰出新发明,其能直接有力的有助于我们的享受空闲、友谊、社交和谈天者,莫过于吸烟、饮酒、饮茶的发明。……至少在中国和英国,饮茶已经成为社交上一种不可少的制度。” 其实,早在明朝海外贸易繁盛之时,漳州家家户户,饮茶成风,白芽奇兰茶这种“兰香沁脾、喉底生甘、韵味独特”的神奇东方“翡翠叶”,已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陶瓷一起,登上货船,漂游重洋,开始了繁荣的海上贸易。   “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翻开福建茶叶的历史,平和白芽奇兰茶始终以主角的身份上演着一幕幕精彩。   漳州历史悠久,唐垂拱二年(686)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漳州,漳州茶史能够考据也自唐始。平和白芽奇兰茶具有浓烈的闽南特色,本身就负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有历史,有故事,与开漳圣王陈元光及他的裔孙、王阳明、黄道周、林语堂、蔡新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交汇,演绎出“陈元光煮茶”“品茗议县”“峰茶润笔”“三泡说”“求茗救孙”等故事,在清朝康熙版县志留下“茶出大峰者良”的感慨,这些名人与白芽奇兰茶交织在一起,形成独具特色的平和茶文化,让白芽奇兰的芬芳传得更远,成为广为人知的“文化茶”。   明代以来,漳州就有比较高的茶叶制作技术,明末阮文锡的《安溪茶歌》中有“迩来武夷漳人制”的说法。当时茶农生产的茶叶,不仅供民间自饮,而且被列入贡品。《南靖县志》载:明嘉靖年间,南靖县(当时平和归属南靖)茶叶已定列为贡品,曾进贡茶五十五斤九两三钱,菜茶六十斤九两九钱。明末龙溪县名士陈正学的《石晶泉歌》(载《平和县志》)有“茶香隐为兰蕙,顿觉云生欲轩翥”,可见当时的茶叶已颇有名气,茶叶已被广泛种植。明太常寺卿陈天定游平和大峰山佛祖岩诗句“寺古多荒瓦,僧贫只荐茶”,和天启进士沈起津游诏安九侯山诗句“香炉烟透云眼里,雾锁茶园望海台”,不仅说明内山山峰产茶,沿海地区也种植成片茶园。到清末民国时期,平和县的茶叶种植面积得到不断扩大,据民国31年的《新福建》载:民国23-30年平和县产茶7-11万公斤,民国23年福建南路12个县计产茶79.4万公斤,其中平和产茶7.8万公斤,占9.8%,仅次于安溪。居闽南第二。茶叶生产较好的年份是民国25年(1936),全县有10多个生产茶区,1894个茶户,种茶面积6681亩,产茶31.3万公斤。抗日期间,减至3785亩,6.5万公斤,仅抗战前1/5。   善于种茶的平和人同样也精于经营,他们早就眼光放在国外,从明朝开始就把让茶叶和克拉克瓷相伴走上“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茶叶之路”。   所谓“海上茶叶之路”就是由古代若干港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航道对外输送和交易茶叶以及文化交流之路。从我国茶叶出口的历史事实来看,茶叶是先出口到东南亚等地,后来才到欧洲的。史料记载,宋朝时茶叶经广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沿海城市从海上传入南亚。到元、明以后,中国茶才经南亚地区传到西方的欧美国家。“海上茶叶之路”由此形成。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以南洋诸国为中介通往地中海和欧、非各国的“海上茶叶之路”发展繁荣起来,茶叶成为18世纪直至19世纪后期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   漳州茶出口的历史也很早,在明朝中叶甚至达到顶峰。在漳州茶叶出口中,平和县茶叶出口占了一席之地。《海澄县志》记载,到了明末清初,龙溪县龙山、平和大峰山、南靖圭洋乡上洋茶已远销缅甸,平和的奇兰茶、海澄太武山茶、漳浦玳瑁山茶、龙溪北门茶也陆续兴起。《平和县志》载:“民国初年出口烟12.5万公斤、糖250万公斤、茶35万公斤”。   地处山区的平和县当时交通并不发达,那茶叶又是怎样出口呢?以牛车、人力和木船运茶为出口撑起一片天,茶叶通过陆路古道和水上航道到达漳州的月港、厦门港和汕头港等,尤以月港居多,然后进入“海上茶叶之路”漂游到世界各地。   明朝以来,从县城(九峰)通往邻省、邻县开辟的陆路古道主要有八条,一条是由九峰经崎岭出小溪洪濑往漳州的官道;一条是由旧县铺分路至黄井塘往漳州;一条是由九峰北门经坪土回通往漳汀司和经象湖往永定县;一条是由九峰西门经赤石塘往大埔、梅县;一条是由九峰经柏松通往广东饶平、汕头;一条是由九峰经大溪塘、安厚塘通往云霄;一条是由安厚经坂仔塘、五寨塘通往漳浦;一条是由九峰经?w头塘、大协关塘等通往南靖县境。古道上设古关隘有20个。水路有九峰赤石岩码头通往两广(广东、广西)木船沿九和溪(韩江上游――碧溪)经大埔、白喉、枫榔;另条一水路是顺着西溪航道直通漳州月港。   据了解,当时从漳州月港出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