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夜空下闪烁的思想之光.doc
夜空下闪烁的思想之光
【方式】电子邮件 【时间】2014年9月11日-16日
【人物】陈爱中(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冯晏(诗人)
陈:从您的一些回忆性文字中得知,您十几岁的时候就和诗歌结缘了,能否谈谈您的诗歌创作历程?哪些事件或事情对你的成长有影响?
冯:文革对我的影响很大,当时,家庭出身不好,祖父是地主兼资本家,父母亲又都是学工科的知识分子,支援大西北时,分别从天津和北京调动工作到包头。生活在包头的一个知识分子聚集的大院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些条件使我从小学到中学受到许多歧视,几乎每天都有令人抑郁的事情发生。九岁时,母亲和父亲因“划清界限”离婚,母亲远行,工作调回到哈尔滨我的外婆身边,与我一别六年。(当时我随父亲、祖父母留在包头,我是在冶金部派设的包头冶金设计院大院里长大的。 1979年,母亲把我的户口办到了哈尔滨,离开了父亲,父亲又因调动工作全家搬到了武汉。这些对我个人的性格成长都有很大影响,忧郁,内向,喜欢独立思考,不相信任何人,并养成了一切依靠自己的习惯。我是在祖父母的严格教育下长大的,祖父以前做药材生意,是个成功的商人,并且精通四书五经,古典诗学,在我成长上倾注了全部精力,希望我能继承他的智慧。据说我四岁之前在祖父的教育下能背诵的古诗以及认识的汉字数量远远超出同龄的孩子。6岁到9岁期间,几乎每一天都要练习书法。我的写作其实是从给远方的母亲写信开始的。母亲离开的前几年,我几乎每周都给她写信。具体到诗歌创作,则是从19岁开始的。我当时发现,写作是我找到的抒发压抑情绪的最佳方法,写诗伊始,创作数量就特别大,当时特别渴望能在刊物上获得发表。
22岁时,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读书和写作上,并陆续在各大刊物发表诗歌作品。读书使我对文学的理解更为深入,记得有一本爱不释手的书是《萨特研究》。80年代初,西方思想刚刚被引入我国,一个文友向我介绍了这本书,一接触到萨特的思想我就陷入其中,找到了许多共鸣。接着又读他的传记,他的存在主义哲学引导我开始对生命的内部现象感兴趣,并知道人的存在价值是个人微妙的感受而不是社会上的空洞概念。我写诗应该说是从研究自己的感觉开始的。从这本书我进入了西方哲学和文学经典的阅读时期,叔本华、尼采、克尔凯郭尔、别尔嘉耶夫、巴赫金、卡夫卡、加缪、库特、冯尼格、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都是当时我喜欢的作家。我读书相对广博,也涉猎西方的文学理论、美术理论,包括各种宗教书籍。当时还特别喜欢一位女评论家叫苏珊?朗格的,她写的《情感与形式》那本书。从那时开始到现在,我从没有停止过阅读,那时的刊物《外国文艺》《世界文学》我几乎每期都买。由于父母离婚,分居两地,我往来奔波于他们之间,居无定所,这影响到了我考大学,并没有接受系统的大学教育,阅读的选择也都是凭着自己的鉴赏能力和阅读兴趣。
写诗,我认为可以更集中地体现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在词语中找到生活中缺失的亮点,以便照亮情绪中暗淡的色调。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忧郁是唯一可以给人类带来好处的疾病”。具体到我的理解就是指艺术创作,许多艺术家创作的力量来源,都是为了点亮内心的忧郁。一位好的艺术家,面对这种越是难以点亮的积郁,总是积极地运用各种技巧和情感宣泄方式,将其在艺术创作中绽放出来,从而达到超越普通之光的炫目效果。对于我来说,我会一直写诗,我希望自己的天分、情感蕴藉和阅读资源能支撑写作进行下去,这也是生命的需要,事实上我也从未间断过写诗。
最早期写的诗歌,多参照雪莱、拜伦、莱蒙托夫等诗人的作品,这源于偶然从一个小朋友那里得到了有关他们的几本诗集。后来哲学书读多了,就一直希望能把哲学融汇在诗歌写作中,并为之不懈摸索。能够与诗学大家对话,能够在哲学或者诗歌感觉上相沟通,对我是件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我许多年前有一首诗歌,名叫《敏感的陷入》,这是写给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另一首《复杂的风景》则是写给维特根斯坦的。荷尔德林在忧郁和精神崩溃的边缘写诗,我平时围绕这方面的阅读比较多,所以容易把握到对话的核心,对荷尔德林的哲学思想和诗歌理念也有深刻的理解,给他写的这首诗,熟悉我的诗友都喜欢。维特根斯坦是我最喜欢的哲学家,他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说是最清晰、最透彻的人,他的逻辑哲学对我的思维影响很大,他的思想方法补充了我作为一个女性先天的逻辑弱项。他的逻辑推理可以深入到最微小、常人容易忽视的部位,而这种方法,恰好指出了发现真理的更多可能性。我写他也是平时阅读和研究的真实感受。
陈:一般来说,诗歌在传达体验的时候,多表现为记忆的重构,这种重构在你的诗歌中表现的还是较为特别,不只是单纯的情感留痕,而是如一滴水,晶莹剔透中透着缤纷的思想之光。这种写作路向,是不是您诗歌创作的着意之处?
冯:一个诗人在成长过程中养育出的兴趣点,决定了他语言风格的形成。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