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乡的咸齑(外一题).doc
家乡的咸齑(外一题)
读李邺嗣的《?东竹枝词》:“翠绿新齑滴醋红,嗅来香气嚼来松。纵然金菜琅蔬好,不及吾乡雪里蕻。”眼前仿佛出现了三百多年前的一个早晨,诗人端着一碗泡饭,桌上放一碟拌了醋的“新齑”,正吃得津津有味。这“新齑”就是刚转味的“雪里蕻咸齑”。诗人对雪里蕻咸齑的爱,如同对故国家园的爱一样炽热。在他的眼里,家乡的雪里蕻就是浓得化不开的乡情。
据康熙间《广群芳谱》:“四明有菜名雪里蕻,雪深,诸菜冻损,此菜独青。”谓此菜于雪时反茂,故名。宝庆《四明志》也有“雪里蕻”的记载。“咸齑”是笔者的家乡对咸菜的俗称,是旧日农家饭桌上主要的“咸下饭”之一,其中就以“雪里蕻咸齑”最为出名。民谚说,“三日勿吃咸齑汤,脚骨就会酸汪汪”,可见咸齑的魅力。很多人背井离乡几十年,难改家乡的习性。据说当年包玉刚先生回到阔别四十多年的老家,对咸齑黄鱼汤、臭冬瓜依然情有独钟。
雪里蕻的收割多在冬、春两季,腌雪里蕻咸齑也是冬、春两季。腌冬雪里蕻特别辛苦。三九严寒,滴水滴冻,不仅洗菜冷,咸齑缸里赤着脚踏菜更冷,等踏出菜囟,两只脚已经冻僵了。好在腌得并不多,冬雪里蕻一般不晒干菜。腌春雪里蕻时天气已经暖和了。清明前后,河里都是山北人卖雪里蕻的菜船,河埠头蹲着洗雪里蕻的妇女、孩子,河面漂浮着雪里蕻的黄叶,连道地的“竹三脚”上、檐头口的晾竿上、院子的墙头墩、园地的笆埭上都晒满了洗好的雪里蕻。整个村子弥漫着雪里蕻散发的清辣的气息。春雪里蕻咸齑除了平常食用,还用来晒干菜、笋干菜,晒燥了,盛入火油箱常年食用,还要寄送那些已移居外地的亲友们。这是一份由咸齑联结的乡情。所以,即便是寻常人家,每年也会腌上几缸。
腌咸齑有光腌和毛腌之分,差别只是腌之前的菜洗与不洗,其他流程都一样。光腌咸齑从甏里取出就可直接食用了,而毛腌的需要洗干净再食用,晒干菜的咸齑必须光腌。腌咸齑是一门传统的技术,腌得好的咸齑,色泽黄亮,口感脆嫩,鲜美可口,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腌得不好,就会成了颜色发黑的臭咸齑。当然,也有人还真的喜欢臭咸齑,那股臭味会让人胃口大开。
当年农家的缸、甏就是家当,大多是用来腌咸齑的。腌咸齑的流程我还记得,各地大同小异。小时候,常常跟着父亲去地里割菜,回家又帮着母亲洗菜,然后晾菜、收菜、堆菜忙得不亦乐乎。菜晾瘪以后堆在一起,等叶子“压黄”就可以腌了,腌之前还要先切掉菜根,掉下来的菜叶用撕成细条的棕榈叶捆扎成束。
我家里有专门腌咸齑的缸、甏,平时倒扣在地上,要用了翻过来洗净晾干。腌菜前,先将咸齑缸扛到灶跟间的背光处,母亲在缸底撒上一些盐,然后放一层菜,再撒再放,这菜和盐的比例母亲总是掌握得恰到好处。放到半缸光景,早已洗好脚的我便爬进缸里开始踏菜,从四周到中央,不停地原地踏步。我踏这边,母亲就那边放菜撒盐,我踏那边,母亲就这边放菜撒盐。撒盐时还要拨弄菜叶,以便盐撒落下去。母亲说:“闹(方言踏的意思)咸齑是男人的事,赤脚闹的咸齑才好吃。”等到缸满了,就全是我的活了,要一直踏到脚底有明显的菜卤泡沫渗出来才算好。我人小个子轻,人家一小时能出卤,我起码得两小时。母亲不说好,我是不敢爬出缸的。最后是封缸,先横竖插几片竹爿,再在竹爿上压上“咸齑石头”,使菜不会浮出菜卤。咸齑石头十分重要,压轻了咸齑会浮起腐烂,压重了咸齑会老掉、不脆。尽管它不起眼,却也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就看这发黑的颜色,也不知压过了多少咸齑。在家乡的老话里,“咸齑石头”还比喻一个人在人群中的威信、地位,离了他,很多事情就会很难摆平。
大约经过半个月光景,咸齑就转味了。这时候走近咸齑缸,香气扑鼻而来。刚转味的咸齑味道带一点鲜辣,等到菜卤生出白花,咸齑已经腌熟了,颜色也变得焦黄锃亮,生吃时再无辣味。与诗人一样,我也特别喜欢吃泡饭,用刚转味的、醋拌的冬雪里蕻生咸齑下饭,那种淡淡的辣、脆脆的鲜一直不能忘怀。
与咸齑搭配的菜太多了,冬笋上市烧咸齑笋丝汤,洋芋艿(即马铃薯)上市烧咸齑芋艿汤,咸菜黄鱼汤更是家乡的名菜,号称“大汤黄鱼”。除了清淡的汤类,还有许多好菜,咸齑炒肉丝、咸齑烤乌贼、咸齑烤毛笋、咸齑烧带鱼,如此等等。即便是咸齑的副产品――那黄绿色的咸齑卤,也绝对是好东西,咸齑卤烤荸荠、咸齑卤蒸田螺、咸齑卤炖蛋都是很难忘的家常菜。
至于当年邻里之间相互赠送刚转味的咸齑的情景,我至今还历历在目。如诗人的竹枝词,咸齑里浸透了浓浓的乡情。游子离乡,讲究叶落归根。因为乡里有根,根在情在。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情结,不管时代怎样变迁,不管我们跑得多远,只要想起咸齑,就会联想到家乡,生活就变得有滋有味,故土乡情就常驻心头。
农村大会堂
大会堂,这个见证过红火年代的建筑物,如今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上世纪的60年代末,农村的大会堂如雨后春笋,几乎村村都有这么一个奇特的建筑。当时是人民公社时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