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庠序走访笔记(一).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庠序走访笔记(一).doc

庠序走访笔记(一)    2011年,山西开展声势浩大的干部驻村活动,忻州市保德县政协驻扶腰庄乡后芦子沟村,一包3年。    保德县340个村庄,不在沟里就在梁上,无一个能找到一块平展的土地安身。村庄分布不均匀,宛若上帝把一把豆子随手撒在了黄河边的山沟梁峁间。    后芦子沟村在沟里,368户,1380口人,距县城10公里,在保德县算是比较大的村庄。20世纪70年代,后芦子沟是学大寨红旗村,相当于保德县的“大寨”。大寨人治理了七沟八梁一面坡,后芦子沟人治理了15条沟16道梁,从山顶到沟底,井井有条。因为成绩巨大,大队支部书记直接被提拔为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全县仅此一例。1983年我在团县委时,还跟随县委书记到这里看过小流域治理。时至今日,山上的梯田和沟里的坝地依旧在为村民效力。    2011年9月13日,我们一行4人来到后芦子沟村。街上迎出来的是张玉成,熟人。老张61岁,肩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两个职务。他身材不高,面善,最特别处是蓄着一部长长的大胡子,却是黑的。虽不能与恩格斯的胡子相媲美,但估计也培养十多年了。一部黑蓬蓬的大胡子,使老张看上去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模样。    老张把我们带到学校,上下院3排房子,二十几间。村委会占了两间,教室占了一间,其余的都闲在那里。院子里蒿草绿汪汪的,长得很自在。    老张介绍说,村里常住人口300左右,能走的大都进了县城,有的养大车,有的打短工。我问学校为何这般冷清?老张无奈地说,早先学校可不是这样,曾经有过初中班,学生最多时220名。从2000年以后,学生一天比一天少,现在只剩下小学一二年级,共5名学生。老张说,5名学生也是他努力争取来的,前年只剩下了3名,眼看上头要撤校,是老张费了许多口舌,从外面动员回来的两个小孩。联校派不来老师,老张又从村里找了一名临时代教,每月给600元工资,这才勉强保住了学校。老张说,村里没学校就没生气,也就没风水,学校万万不敢倒闭。    虽然老张把学校提到事关风水的高度,但依然不抵事。不到年底,5个学生还是走了,两个上了腰庄中心小学,3个回了县城,后芦子沟村的学校也就此锁门,此是后话。    后芦子沟学校如此,其他村庄如何?我转悠各乡镇,走访一些乡村小学。   腰庄联校    2011年9月26日,星期一,一访腰庄中心小学。    腰庄村散落在一道山梁上,中心小学位置最高,比乡政府还高,接近于山顶。四周没有民居,安静幽雅。妙景宜从高处赏,站在校园望出去,远近黄土山梁宛若龙蛇游走,颇为壮观,让人想起毛主席的诗词。学校是上世纪80年代所建,依山就势上下两进大院。上院10个教室和体育场,下院西边是厨房餐厅,东边一栋二层小楼,正面一溜28孔窑洞,气派十足。全盛时期,一到九年级500多学生,钟声悠扬,人声鼎沸。2000年以后,学生日渐减少。2010年实施校安工程,上院拆掉旧教室,新建了8个标准教室和一栋二层住宿办公楼,全部框架结构。下院厨房餐厅继续使用,东面小楼和正面28眼窑洞则废弃在了那里。    联校和中心小学合署办公,主要还是以中心小学为主。联校说起来架子大,其实联得学校不多,和十几年前比较,近乎有名无实。    腰庄乡20个村,3587户,11005口人。全乡坐落在煤炭上面,许多沟里煤炭不安分地露着头。上世纪90年代“有水快流”,全乡人民齐动手,老鼠打洞一般,挖开37个小煤窑。挖煤挣下钱,各村响应号召,比着修学校。20所小学一所比一所气派,一时在全县成为美谈。然而20年过去,20所小学倒闭了13所。中心小学之外,村小学只剩6所,都是单人执教,学生多者7名,少者一名,形同古代私塾。    联校长姓杨,50岁,当校长已经十几年。眼见学校由盛转衰,校长干着急没办法,如同演员在台上尽力演唱,台下观众却一阵比一阵少,随时有散场的可能。杨校长忧心忡忡地说,中心小学去年还有145名学生,今年前半年108名,现在学前班到六年级只剩了74名。全乡7所学校总共才102名学生,还不如90年代的老师多,那时全乡老师就125名。估计明年学生还要少,人都往县城去,谁也留不住。    杨校长说,凡在这里念书的,都是村里走不出去的贫困户,有些还是单亲家庭,穿衣吃饭都困难。住宿学生32名,最大的14岁,最小的10岁。没有生活管理员,老师轮流值日,学生自己照料自己。刚来时候不行,锻炼半月二十天也就都行了,孩子们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逼出来的。    偌大一所学校74个孩子,显得有些空空荡荡。特别是下院,废弃的28眼窑洞黑洞洞的,如同一排失明的眼睛,加上门前东倒西歪的蒿草,看上去有些荒凉。    11点,我们来到厨房,炊事员正在忙碌。一口大后锅上架着蒸笼,灶台上摆满了各式饭盒,大的,小的,圆的,方的,还是上一个世纪流传下来的捎饭制。孩子们周五回家,周日下午背来一周的口粮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