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开花的树与诗意栖居.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花的树与诗意栖居.doc

开花的树与诗意栖居   这是一个涉及文学艺术本体性存在的话题。   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强调文学艺术的工具性、实用性,其中包括它的教育性、娱乐性,似乎文学只有为别的什么“服务”,才能具备自身的价值,这是一个时代的导向。以往,我们还习惯于把文艺作品比作“匕首投枪”,把文学艺术家比作“齿轮和螺丝钉”,比作“灵魂的工程师”,那无疑也是一种工业社会的价值取向。   文学艺术原本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而精神是人存在的内在依据,精神活动的特点首先是指向主体自身的,是由自身内在启动的一种活动意向。   诺贝特?埃利亚斯(Norbert Elias)在区别德语中“文化”与“文明”的不同含义时,把文明看作更实用、更外显、更技术化的东西,而文化则拥有更自我、更内在、更心灵化的属性。德语中“文化”的概念,就其核心来说,是指艺术、宗教和哲学体系,这是一些自生自存的东西。他引证奥斯瓦尔特?施本格勒(Oswald Spengler)的话说,它们“就像‘田野里的花’”,是一种“精神的自然”。施本格勒的原话是这样的:   这些文化,这些最高级的“生物”就像田野里的花一样,是在一种崇高的无目的中成长起来的。它们和田野里的花一样属于歌德笔下活生生的大自然,而不属于牛顿的死的自然。(1)   同是德国人的海德格尔在谈到这类“精神的自然”时,曾引用了安格鲁斯?西勒西乌斯的诗句:   玫瑰是没有什么的,   它开花,   因为它开花。   它不注意它自身,   并不问人们是否看见它。(2)   更好的比喻也是海德格尔做出的:文学艺术就是那“田野中开花的树”。在这里,他借用了海贝尔(J. P. Hebel)诗一般的句子,并将它一咏三叹:   优秀作品的成熟不都植根于故乡的大地中吗?约翰?彼德?海贝尔写道:“我们是植物,不管我们愿意承认与否,必须连根从大地中成长起来,为的是能在天穹中开花结果。”   诗人想说:在真正欢乐而健朗的人类作品成长的地方,人一定能够从故乡大地的深处伸展到天穹。天穹在这里意味着:高空的自由空气,精神的敞开领域。(3)   这些善于运思的德国人都如此乐于把人类的精神产物比作大自然中的植物。   在中国古代,许多杰出的诗人也都吟颂过大自然中那“开花的树”。   王维歌唱过“开花的木笔树”: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杜甫歌唱过“开花的桃树”: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依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   陆游歌唱过“开花的梅树”: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在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一》   有趣的是,这些中国古代诗人与欧洲那位西勒西乌斯在歌颂这些“开花的树”时,都总是关注到它们的自在性、内在性:寂寞无主、自开自落,而不管他人知道与否。树为什么要开花?因为它是开花的树!它自己并不为了开花的宣传效应或市场价值。文学艺术家本身也就是一棵树,一棵饱含生命汁液的树,文学艺术作品就是他这棵树上开出的花,灿烂的精神之花。黑格尔在谈论古希腊的艺术时,曾把这种“内在性”“自在性”看作艺术的真谛,他说这种艺术“是以自己给自身以意义的东西,从而也自己解释自身的东西,这种东西是精神的东西,精神的东西一般以它自身为对象”(4) 。   关于“开花的树”,海德格尔说:在工业时代,当实用主义、工具理性成为一个社会的主导思想之后,树的天然本性就被破坏了、遗弃了,或者说被“障蔽”了,被迫隐匿在世界的幽暗之处。而树的“科学价值”“实用价值”以及“商业价值”反被认作树的本性,甚至是唯一的本性,从而哄抬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上去。他抱怨说:“实际上,我们在今天宁可倾向于为了所谓更高的物理学的和生理学的认识而放弃开花的树。”(5)在他看来,开花的树有两种面貌。技术时代中的人认为,在技术时代以前,开花的树才有面对我们而生存的权利,自生自长,开花结果;而在技术时代,对开花的树的这种权利的承认就成了一种幼稚的意见。只有把树砍倒,纳入技术生产系统,取得某种效益,才是最实在的事情。这样,开花的树的第一种面貌,作为更本源的展现、更始源的真理、更基本的价值,反成了隐蔽状态,全被技术的效益所掩盖,被技术世界中的人所遗忘了。海德格尔还由此讲到自然生态的破坏:当人囿于技术的框架,只从技术的视野去看待一切自然事物,把天地万物只看作技术生产的原料时,那将意味着对自然环境的全面破坏与毁灭。   由于在工业社会中树的自身内在价值不被承认,“树”只有变作“木材”后才拥有价值,于是,自然界大片大片的树被砍伐了。据有人统计,在人类文明史的初期,地球上2/3的陆地上覆盖着森林,总面积达76亿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