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怀曾敏之先生.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怀曾敏之先生.doc

怀曾敏之先生   潘琦,1944年生,仫佬族,广西罗城人,毕业于中南民族学院,中国文联第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研究员。历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主席。现任广西桂学研究会会长。    著有散文集《山泉淙淙》《琴心集》等十八部,小说集《不凋谢的一品红》,诗歌集《山乡晨曲》,歌词集《心泉集》,理论专著《大潮中的思考》《红土地上的探索》,并有书法作品集《墨海探笔》等二十余部。有《潘琦文集》(九卷),《笔耕集》(四卷),《潘琦文集》(十八卷)。   那是六年前,曾敏之先生应邀参加在南宁举行的“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当时他已92岁高龄,行动不太方便。我们几位老乡在金茶花公园边上的餐馆请他吃饭。老人身体还挺好的,思维依然敏捷,很健谈,席间他讲了许多自己的经历和对家乡未来发展的期望。我说陪他回罗城看看。他说,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未等会议结束,他便返回广州。之后,我几次要去广州看望他,都因抽不开身,没有去成。谁知那次见面竟然是最后一面。   今年元旦过后,我从微博上得知敏之先生去世的消息,当时一下子就懵了。上个月,我和《海外星云》的朋友聚会,大家都说他身体好好的。他们还约我一块去广州看望他老人家,顺便为《海外星云》创刊30周年作个专访。怎么突然就走了?我默默地坐在书房里,一幕幕的往事呈现在我的眼前,我眼眶湿润了。   敏之先生是罗城县黄金镇人,我们是老乡,他是我的长辈。我读初中时,就从老师那里听到了敏之先生的故事,读过他的作品。当时为家乡出了这样的文化名人,感到很骄傲,从心底里敬佩,把他作为榜样,希望有一天他回罗城能见到他一面,但二十多年过去了都没有这个机会。20世纪80年代初,我到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工作。有一次随自治区覃应机主席出访,经香港停留。敏之先生当时任香港《文汇报》代总编,知道我们到香港,特意到宾馆看望覃主席,我才第一次见到这位慕名已久的老乡。   那天上午,应机主席叫我在饭店大堂等候敏之先生。以前看过他的照片,还算面熟。十点钟,一位西装革覆,中等个子,头发花白、文气十足的老人从一辆黑色小轿车出来,我一看便认定他就是敏之先生。“曾老,我是覃主席秘书,来迎接你!”我忙上前扶着他说。“啊!你是潘琦!我们是小老乡!”敏之先生笑着说。“是啊!我小时候就听说你了!”“嗨,人怕出名,猪怕壮啊!”“罗城人为你而骄傲!”……我们说着话,进到覃主席的房间。两位老人是熟人、老朋友,寒暄了几句之后,便谈起广西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问题。当时广西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干部群众思想不够解放,改革开放意识不强,经济发展步履维艰。敏之先生凭着自己掌握的国内外大量信息,对广西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应机主席频频点头,有的意见后来区党委都采纳了。那次谈话,我对敏之先生的印象特好,果然名不虚传,他博学多才,才思敏捷,思想深邃,善于言谈,很有学者的风度、风范和风格。在他身上彰显出一种无可言状的魅力,这魅力有一种使人开颜、悦心和迷人的神秘力量,让人愿意同他交往、交谈。听了两位老人的交谈,我受益匪浅。   到80年代中期,广西自治区党委为提高领导干部的开放意识和市场经济知识,分期分批在香港举办厅级领导干部培训班。我是第三期培训班学员。第一次去香港感到什么都很新鲜。敏之先生每期都来给大家讲课。那天,他上完课,我上前去和他握手说:“曾老,来香港前,很多罗城老乡都托我向你问好!”“谢谢大家!有时间我一定回罗城看看!”我们简单地聊了几句。未了,敏之先生很热情地说,你第一次来香港,今晚请你吃餐便饭吧!我说不用了,培训班伙食挺好的。他笑着说,乡里乡亲的别见外啊,让我尽一下地主之谊吧!盛情难却,我答应了。他说,你人生地不熟,邀桂江公司老总一块去,带个路吧!   晚上六点半钟我们准时到达约定的饭店,敏之先生夫妇已在那里等候。我们四个人就在大堂一个小方桌边坐下。曾太太很快点好了菜,点的都是家常菜,但很有味道。酒是敏之先生珍藏十几年的正宗茅台。那天晚上敏之先生非常高兴,我们三人酒兴大发,竟很快把一瓶酒喝得精光。席间我们谈得很多,天南地北,因酒精的作用讲了一些什么,我现在一点也记不起来了。培训班期间,我和敏之先生还见了几次面。从打那以后,我们常有书信来往。   敏之先生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他怀念着家乡的山山水水。那年我在南宁地委工作,特地邀请他回广西看看走走,他很乐意地答应了。记得是1993年4月,我陪他乘车到北海考察。一路上我们说到一些旧事,也谈到抗日战争期间他当《大公报》战地记者的故事。当时他撰写编发了大量的军事、政治和社会性的报道,其中不乏轰动一时的重大消息和独家新闻。他以文学的笔法采写的一批特写、专访和长篇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