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愿作青藤门下“新”走狗.doc
我愿作青藤门下“新”走狗
白石老人声称要做画家徐渭――青藤道人门下的走狗,因为青藤、八大是中国大写意文人画的代表画家,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提纲挈领的首例。写意而非写象是中国画的灵魂。西方直到印象派以后的三位大师始,才在自己独创的画里写意,以后20世纪的各种流派,归纳为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万变不离“吾宗”――大写意。我从此迷恋大写意,迷恋青藤和八大。当他们“门下走狗”,但必须“新”走狗,从“似个山僧”(八大山人的号)到“不似个山僧”。因为大写意的精神是“创新”,要独抒性灵,而并非以青藤的马首是瞻。青藤和八大是不可学的,但与他们的精神世界必须灵犀相通,对他们生前的行状举止,必须了如指掌,方有入大写意堂奥的可能。
我曾数次如麦加朝圣似的去青藤书屋探访旧日师友,仿佛见到破帽青衫的老者正彳亍在老街曲巷,我和友人赶紧跟随。
我俩来到一黑漆大门前,门扇紧闭,贸然敲门,吱扭启一缝,一老者探询,答以远自内蒙古来,于是纳入。觉看门人如无语老僧,我与友若临荒山野寺。想当年这家主人徐渭,即使有友登门,也闭户拒扉,应声道:“文长不在!”接着,那条和主人一般老而瘦的狗,有气无力地吠几声。很长一段时间,一来因为病,二来因为贫,屋主人“绝粒”不吃粮食谷物,充饥的常常是蒸糖梨一类水果,待逾古稀,徐渭更少走动了,成天躺卧的床榻,铺的盖的,棉絮败露,破烂不堪,无法取暖,于是将刚落墨的稿纸,随写随垫在身下。写的什么?《畸谱》一卷――徐渭自传,将一生的风雨坎坷,尽付诸笔底。
若从那时让光阴倒退回70多年前,这里气象不凡。青藤书屋原为榴花书屋,地处大云坊观桥巷大乘庵东,想必有榴花照眼,喜事临门!果然,外任黔、蜀的州县官徐?E,病休回乡;再清廉的州官也比百姓会“放火”,病官还要纳妾,妾生子,呱呱坠地,起单名:渭,字文清(后改为文长)。可悲的是:这榴花书屋喜事和丧事,中间仅仅有百日的好,老家伙便撒手西去了。树倒猢狲散,生前积敛的家产,很快被长子徐淮经商赔本败了。大家庭支撑不住,首先遭害的是妾――徐渭的生母;妾非正色,不属家人,被遣送返乡。一场生离死别给徐文长幼小的心灵以莫大的刺激。阿母阿母将何往?一艘乌篷早在埠头待发,娘的骨肉吾儿哟!莫悲啼!且归去!直到写《畸谱》的晚年,依稀梦里慈母泪,隔世停棹问落絮……
徐?E在南边当官,曾正式娶过贵州苗族姑娘为妻,虽不是大家闺秀,却质朴善良,幸而徐渭这位嫡母,因自己不育,对他特别眷爱,才使孩子有温暖的童年。嫡母让他6岁入塾,日诵《大学》千余言,9岁成文章,12学古琴,14岁他居然能作曲了,将苏东坡的《前赤壁赋》谱了琴曲。绍兴城里传徐家出了一个神童。然而,爱他的嫡母苗夫人病故了,徐渭悲痛地写了一篇《雪词》悼念她。从此琴弹得少了,觉得人生漂泊,少年无寄,谁说“不识愁滋味”?于是他15延师学剑术,教他剑术的师傅彭应时,一并传授给他的是报国思想。彭日后练兵抗入侵的倭寇,日本鬼子明朝时便打到浙江来。师傅战死乍浦,是位抗日烈士。使青年的徐渭掷笔而起,到抗倭前阵,是不无因果关系的。“激昂丈夫焉能婆娑蓬蒿?”他弹剑而叹,不能仰仗经商的大哥徐淮的鼻息,唯一的出路是“仕”,于是17岁应乡试,却连生员都未中,八股做得不好,科举黑暗,此后屡考屡败,这辈子到头来还是江南潦倒一布衣。
我和友人徘徊在青藤书屋,仿佛听得一个童稚的声音在吟诗击剑。一年春天,他在院角手植一株青藤,藤花代替榴花,成为他生命的象征。直到20岁他入赘潘家,才不得不告别他的青藤书屋。又过了5年,房地产业易姓他属,徐渭念念不忘,曾画过一幅《青藤书屋图》,还真有数楹东倒西歪屋,高卧一个南腔北调人哩!到了晚年,叶落归根,徐渭才搬回旧居终老。那时,藤大如斗,珠玉纷垂,蝶舞蜂闹;只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画家已杳,古藤犹在。另一位晚明人物画家陈章侯陈老莲买宅住在这里,仍沿用他崇敬的前辈画家的斋名。老莲殁,青藤为风雷摧毁,历尽了四百年的沧桑。据说,“文化大革命”的年头,要改建厂房,古藤被破了“四旧”。如今这重新翻修的纪念馆,藤也是从山里移植来的,都只能算是复制品仿古董了。
在青藤书屋缅怀青藤――徐渭的号,自然而然联想到欧洲的另一位世界著名的疯画家凡?高;其实他俩只有疯和贫差不多,作画的过程风驰电掣的激情和内在驱动力差不多,其余全不相同。徐渭是16世纪中国明朝的士大夫,凡?高是19世纪活动于法国的荷兰籍现代画家,徐渭不仅是书画家,诗文都好,还是戏剧家,留下杂剧《四声猿》《昆仑奴》等,均非等闲之作。他俩的全部创作和病历正体现时代及东西方文化基因的悬殊。凡?高由宗教而艺术,不受束缚,他的艺术等于宗教,他的疯狂因为艺术。而徐渭现象却是很复杂的。中国士大夫,热衷于功名利禄,一句话,想当官;徐渭赶考7次,场场败北,成了他一生解不开的郁结。他当“招女婿”是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