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的第一篇文章.doc
我的第一篇文章
刘烈恒 春风文艺出版社原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从事理论评论研究和写作,兼及散文、随笔等。著述多次获奖,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电影评论家。著有理论评论集《漏痕集》,艺术理论专著集《影视艺术的审美与欣赏》,散文随笔集《流年杂履》等。
我的第一篇文章《lt;一江春水向东流gt;观后感》发表于1957年1月19日的《辽市市报》。那一年,以“五四”以来进步电影的名义公映了一批二三十年代的影片。当时我正在辽阳高中读书。学校组织我们在距白塔附近的职工俱乐部观看了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看后大开眼界,很受感动,很受教育。回校后,在阅览室翻看了电影介绍,利用自习时间偷偷写成稿子,又偷偷寄给了创刊不久的《辽阳市报》。隔数日,在班级的信箱里突然收到寄来的几元钱稿费,并附有一张通知单。那种兴奋是无以言表的。因是署笔名发表,所以一直无人知晓。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始终没有忘记这篇小文,虽然它是稚嫩学生写的稚嫩文章,但对于一个尚未涉世而对未来又充满奇思妙想的青年来说,其意义却不同凡响。
2007年,省新闻出版局召开全省审读工作会议,辽阳新闻出版局一位女同志参加了会议,我突然萌生了通过出版局查找那篇文章的念头。会后我托省局报刊处同志帮忙,与辽阳联系。同年11月12日,省局电话告知我已联系妥,可直接去《辽阳日报》社资料室找李女士接洽。
趁天气尚未大冷,我于11月13日乘大客去了辽阳。车停在辽阳火车站前,出租车和三轮车拥塞在站前广场上。司机们大呼小叫地揽客。我不知道报社地址,为了节省时间,我上了一辆女司机出租车。车向右行不到一百米,就到了报社。这是一幢比较老旧的建筑,不似现在某些机关办公楼那样豪华气派。看时间11时45分,即将午休。我急忙上到四楼资料室,见到了李女士。说明来意,她拿出了1956年9月创刊的《辽阳市报》全年合订本,看来是预先准备好的。报纸为4版4开,凸版纸,印制粗劣。翻了两遍,没有找到。在我的记忆中应该是1956年,因为1957年将毕业备考,没有时间写稿。当年收到稿费后,星期日去辽阳市文化馆翻看报纸曾看到文章,不过没好意思留下来,所以一直没有报样保存。无奈,只好请李女士再拿1957年上半年报纸查找。李女士说报纸在仓库,刚搬家没整理,面有难色。大概因我远道而来,又是经省市新闻出版局联系的,还是把报纸找了出来。时至中午,李女士下午还要出去开会,她与我分别查找。在我翻查1、2月份报纸时,看到一则关于电影《夜半歌声》在本市上映的消息,立刻唤醒了我的记忆。当年《一江春水向东流》观后感发表后,曾想写篇《夜半歌声》观后感,已经开了头,后因学业紧张没有写成。由此推论,文章的发表肯定在此之前。果然,往前翻几页就找到了我那篇署名“光岳”的观后感。时间是1957年1月19日,三版副刊头题,几乎占半个版面,没想到那么长。
1957年,距今已半个多世纪了。重读文章,唤起两点感受,一是强烈的政治意识。一篇观后感,落点完全在思想内容上,看出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指向对一个青年学生的影响;二是文中不顺的词语和错讹的标点符号多没有改正,让我脸红。我是1 9 5 4年从大石桥的营口县初级中学毕业考入辽阳高级中学的。当时大多数同学都报考营口高中,离家近,易考取,我至今不知道为什么报考了离家远的辽阳高中。当时并不知道这两所学校都是省重点,可谓是稀里糊涂报名稀里糊涂被录取。辽阳高中的条件和环境很好,学生全部住校,地处辽阳南郊南林子,与首山相望。周边还有工农干校、辽阳师范和辽阳商校,堪称文化区。校舍是按照苏联专家设计建造的,同样建筑还有铁岭高中。1956年和1957年是建国后事件频发、动荡不宁的年份。1956年发生了波兰的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危机。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更加尖锐。在中国,1954年发生的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案及由此引发的肃反运动刚刚平息,中央发出了整风号召,在全国开展由上而下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动员人们给党提意见。那时的政治环境似乎很宽松,人们还沉浸在新中国成立时当家作主的喜??氛围中,多数人口无遮拦的提意见。《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一大批电影正是在这种社会情况下公映的,同时,还引进了《春》《秋》等一批香港电影。1957年6月,《人民日报》突然发表《这是为什么》的社论,政治形势急转直下,反右斗争由此开始,一大批在鸣放中提过意见的人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右派分子。在我校,曾经教过我们语文的一位戴眼镜的南方老师被打成右派分子。1956年,学校有许多新变化,对老师,取消了坐班制;对学生,提出了减轻负担、减少集体活动、提倡个性发展的口号,课间也可到宿舍休息。随着反右的开始,这些被认为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东西,很快都被取消了。我觉得,那三年高中是课程设置最多的时段。语文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