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批评本身也是美文.doc
批评本身也是美文
用“白马湖”式的笔触研究“白马湖”文派,是朱惠民先生有意识地追求,也就成了他的特点,悦读朱先生“白马湖”化的大作,便能咂摸出“白马湖”的清幽。
按说,我对“白马湖”派散文家的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等并不陌生,我在研读京派海派散文的时候,就曾近距离地关注过白马湖派的一些散文家,但充分认识他们的“白马湖”文派属性及其“白马湖”文派的历史地位与独特个性,却是从朱惠民先生的论著开始的。然而,从京派海派散文研究的视域回避不了这些作家,也说明着“白马湖文派”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历史存在,而是有其特有的渊源与绵延。从大的属性上考量,“白马湖派”散文应属于中国现代性灵文学的范畴。性灵文学重个性与自我之心灵,是对举于“载道”文学或政商文学等功利文学的一个相对性的概念。“五四”时期的性灵文学整体上附属于启蒙,而产生于“五四”时期的“白马湖派”散文则已卓露出个性张扬的特色,加之白马湖风物文化空间影响暗示下的区域性特征,使得“白马湖派”散文成为一种特异的存在。
中国现代性灵文学大致以周作人为起点,随着文学中心的变迁或散落经历了如下形态:上世纪30年代,北京(北平)因失去政治中心地位而使话语言说环境相较宽松,性灵散文遇到了难得的生长机遇。性灵散文在上世纪30年代北京(北平)的发展分前后两期,前期多有所寄情,代表人物如俞平伯、废名、徐祖正、徐玉诺、梁遇春等。后期偏于内倾与审美,是“纯正”文学的发展路向,代表人物有何其芳、李广田、萧乾等。而同一时期发生于上海的,受周作人影响了的,以林语堂为精神盟主的性灵文学则显示出海派文化影响下的复杂性,但究竟又不同于土生土长的工商性色彩浓厚的海派散文。上海的性灵散文整体上有着贵族化的倾向,与现实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或者说“逃避”彰显的是一种与政商功利文学的对举。性灵小品对政治文学的拒斥,凸显了其自身的自由、活泛与真实人生的亲近及闲适幽默的个性。这种近情的日常性对接了海派文化中“世俗”的一面,使其不至于悬空而高蹈。性灵小品对商业文学的远离,则又接续了海派文化中“阴柔”的雅传统,使其一直保持着高贵的一面。代表人物主要是论语派文人即林语堂及林氏刊物聚拢来的文人,以及1940年代围绕《古今》《天地》《风雨谈》的一些文人。如果说,北京(北平)的性灵散文更多地警惕于政治文学,那么,1930年代上海的性灵散文则同时保持着与政商文学的“距离”。抗战爆发,文学中心散落,严峻的现实使得中国大陆性灵文学不免现出凋零之象。但南下香港的现代性灵文人如叶灵凤、徐?等则把上世纪30年代兴盛于上海的现代性灵文学带到了香港并产生广泛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港岛当代都市散文的生成。
如果把“白马湖派”散文放在整个中国现代性灵散文的发展链条中考察,我们会发现,“白马湖派”散文是新文学散文创作最早的拓荒者,也是最早一批平民化的性灵散文(其实,只要真正做到了平民,自然也就属于现代性灵的一路)。他们有着周作人的清淡与亲切、平实与外露,与周作人一道,比之北京的“语丝派”,似乎更早显示出“启明风”与“鲁迅体”在现代文坛的双水分流之势。白马湖派文人与“语丝派”有着联系,但却存适于白马湖的时空,这真像是“语丝派”的周作人等在白马湖开的一片“私田”。而在散文文体的“美”与独立性上,“白马湖派”散文又是甚于周作人的。包括周作人在内的“五四”时期散文创作虽已意识到散文的抒情与审美,但并没有做到散文文体向文学的真正提升。往往记叙、议论、抒情三位一体,结构零碎松散,多为随笔。而“白马湖派”散文对散文文体深层审美价值的重视与上世纪30年代年轻一代京派文人直接对接。“自我”性灵的重视与讲堂上的需要使得“白马湖派”散文追求着散文文体的独立。将自我内心的世界体验,“置于真实的天平上”,力求美的升腾。其散文文体的独立意识虽比不上上世纪30年代何其芳等的鲜明,但创作上的实绩却是明显的。正如朱惠民先生所说,其散文的“求美”、“求善”、“求真”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这在实际上,先于上世纪30年代以何其芳、李广田、林徽因等为代表的,以纯散文创作为方向的京派散文,纠正与反思了“五四”新文学对“启蒙”的倚重而遮蔽了于“文学”的完成。
从整个中国现代散文及性灵散文的发展链条中观照“白马湖派”散文,朱惠民先生的“白马湖”文派研究不仅有着地域文学研究的意义,而且更凸显了现代散文文体史的意义。
综观朱惠民先生的“白马湖”散文研究,其突出的特点大致如下:
其一,文以适用,安身立命。无论是“白马湖派”散文家的美文,还是朱惠民先生随笔性的研究文字,我们都能感觉出很强的“适用性”意义。这种“适用性”当然不是有目的的“功利性”,乃无“用”之“用”,是立于完美文格基础上的化用。“白马湖派”散文是白马湖派文人讲堂上的产物,或者说是施教者身份规约下的散文创作。虽与“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