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曹丕重“立言”的原因.doc
探析曹丕重“立言”的原因
摘 要:本文主要选取曹丕《典论?论文》中提出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为着眼点,从“三不朽”的提及和曹丕本人的生平经历、品性等方面入手,简要分析并总结得出曹丕重视“立言”以不朽的原因。
关键词:曹丕;《典论?论文》;立言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开启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展,并为文学批评在一开始奠定了极高的发展平台。而在文学批评高度繁荣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当属曹氏家族及其门下文士了。本文主要对曹丕在“三不朽”思想上的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其倾向产生的原因。
一、“三不朽”思想
“不朽”最早出现于《国语》,即“其身殁矣,其言立于后世,此之谓死而不朽。”,流露出言论可使人精神长存的观念,而《左传》更加详明的对“不朽”做了阐发。由此,儒家的“三不朽”思想即“立德、立功、立言”深入影响着后人。
二、曹丕及其“立言”思想
《典论?论文》作为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论作品,使曹丕在文学批评中成为一颗明星,郭沫若许之以“文艺批评的初祖”。而我们要探讨的即曹丕从中表现出的偏重于“立言”以不朽的思想倾向。
(一)青年时期的曹丕
在《典论?自叙》中描述自己“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作为曹氏家族的嫡长子,有优越的环境来学习。又《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中记录其“初,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而《艺文类聚》卷一六中所引卞兰《赞述太子表》中亦记载其爱好文学的品性“著典宪之高论,作叙欢之丽诗,越文章之常检,杨不学之妙辞。”。
通过资料,我们可以还原出一位热爱文学的青年形象,同时作为接班人,他也习武、骑马、射箭,锻炼自己的军事才能,为未来准备。
(二)“立言”思想初露
建安二十二年,曹丕被立为太子,同年冬他在《与王朗书》中写到:“生有七尺之形,死惟一棺之土,惟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疫疠数起,士人凋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他提到了“立德”和“立言”,却未提及“立功”。
同一时期的《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使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到其对“立言”以不朽的宣扬。在他看来,“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摄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即是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立言来达到不朽的境界,而“立言”更多强调的是思想的表达。他常感叹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流失,而《典论?论文》亦是他有感于斯的创作。人的寿命终究有限,而如何留下无限的意义,在曹丕看来惟有“立言”。
三、曹丕重“立言”以不朽的原因
(一)身份因素
建安文学繁荣发展的背后是动荡的社会现实,曹丕注定“生乎乱,长乎军”,而年少的他懂得如何将父亲的目光锁定在自己的身上。成为太子后所宣传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不仅将文学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表露了自己赞扬“立言”以不朽的做法,而这也很可能是曹丕向父亲表现的方式之一。这是他贵为曹氏公子,和接班人的身份必须去践行的。他需要用“立言”以不朽的旗帜将门下文士的创作热情调动起来,以此号召天下文士,为自己承袭王位做准备。
另外,太子身份使他可以顺利承袭王位,由此他已具备“立功”条件,因而“立言”对于他来说是当务之重。
(二)性情因素
从曹丕现存的诗赋书信中可以还原其性情,是一个集通达与矫情于一身的人。古人评价“子桓虑详而力缓”,他有沉静的一面,是理智型的人物,决定了他通达的一面,而同时他又是内向的,使得他的情感细腻。他的书信中表现着对“七子”的惋惜之情和对过去的怀念之情,表露者他对文人僚属的深厚且持久的感情。而尽管往昔不复,但他们留下的文章使得其精神不朽,因而曹丕更加坚持通过“立言”达成不朽。
同时他对人生的短暂极为敏感,常感悟生命的流逝,因而在他看来假若想要“长存于世”,就需要“立言”,将思想表达出来,并流传后世,证明我们存在过。
(三)对儒家思想的接受程度
儒家思想在建安时期受到打击,主要表现是文学摆脱了经学的桎梏,文人更多地用文学去反映生活。而作为“旧式的明君典型”曹丕对儒家思想的接受程度却是深入的,因而对于儒家所宣扬的“三不朽”思想他会继承。身为太子,他已具备“立功”的条件,而“立德”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极其崇高的追求,并不容易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样的情况下,他定然会将目光投注于“立言”,独辟蹊径的展露自己。
四、总结
通过对曹丕生平经历的体悟,对其文论的分析,最终从身份、性情和对儒家思想的接受程度三个方面总结出其重视“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