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撕开沙僧的招牌形象.doc
撕开沙僧的招牌形象
1.他拢着马
沙僧的“忠厚老实”形象,很大程度是拜电视剧《西游记》所赐,电视剧中给他安排了挑担的任务,从此,他挑着担子的敦实的背影、黝黑的面孔、粗大的手掌、木讷少言的表情、好脾气的憨笑,就成为他的招牌形象存在于老百姓心目中了。
相比英雄形象,这个形象别有一种感染力。这是一个成功的改编。实际上,原著中的沙僧并没挑担的任务。唐僧收了沙僧为徒之后,他们仨是这样分工的:
“老孙只管师父好歹,你和沙僧,专管行李、马匹”――也就是说,猪八戒挑担,沙僧牵马。
据猪八戒称,那担子还不轻,“四片黄藤蔑,长短八条绳。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扁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铜镶铁打九环杖,篾丝藤缠大斗篷”。但是当猪八戒抱怨担子重的时候,孙悟空自然不伸以援手,貌似忠厚的沙僧也装聋作哑,没有帮忙分担。
取经团出发的常见表述是:请师父出了门,上了马,八戒挑着担,沙僧拢着马,径投西路而去。最后佛祖的鉴定也是说猪八戒“挑担有功”,沙僧没有此功。
总而言之,解除这个“忍辱负重”的挑担形象,再来看沙僧,也许会发现另一个他。
2.他讷言吗?他无能么?
沙僧曾这样劝猪八戒:“我说教你莫多话,多话的要先蒸吃哩!”“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钝腮,不要惹大哥热擦。且自换肩磨担,终须有日成功也。”――这话,是他的人生经验,也可以看作他的夫子之道。
沙僧话少,给人讷言的印象。但只要形势所需,他的口才并不差,这一点,唐僧心里是有数的。孙悟空第二次被驱逐之后,唐僧遭假猴王抢去行李关文,猪八戒要去花果山找人,唐僧劝阻了,说猪八戒不会说话,还是让沙僧去吧。
唐僧的决定很正确,沙僧来到花果山,见到假的孙悟空,他是这样说的:
“上告师兄,前者实是师父性暴,错怪了师兄,把师兄咒了几遍,逐赶回家,一则弟等未曾劝解,二来又为师父饥渴去寻水化斋。不意师兄好意复来,又怪师父执法不留,遂把师父打倒,昏晕在地,将行李抢去。后救转师父,特来拜兄。若不恨师父,还念昔日解脱之恩,同小弟将行李回见师父,共上西天,了此正果。倘怨恨之深,不肯同去,千万把包袱赐弟,兄在深山,乐桑榆晚景,亦诚两全其美也。”
对这番话真不得不赞一声。先说师傅的欠妥之处,解释自己未曾劝解的原因,先顺顺孙悟空的气。然后给出两种选择:一种是孙悟空如果能原谅,那咱们一起回。如果是你不能原谅,那也把包袱还我,你在这里乐在深山,也不错。
这里面除了条理清晰,还有情有理,错也认了,机会也给了,帮你把各种选择都想好了,又有情义,又够严密,哪里有一点“拙口钝腮”的影子?
再说沙僧的能力。他在取经全程几乎很少主动出手,总是甘心退后。但他的实际能力未必真低,自我意识更不见得那么菲薄。还是上面提到的真假美猴王这一回,沙僧看到六耳猕猴弄出冒牌取经团,他恶从胆边生,挥手就打死了假沙僧,这也是《西游记》中明确提到沙僧打死妖怪的唯一一次。
当其时情形如此――这沙僧见了大怒道:“我老沙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哪里又有一个沙和尚!不要无礼!吃我一杖!”好沙僧,双手举降妖杖,把一个假沙僧劈头一下打死,……那行者恼了,抡金箍棒,率众猴,把沙僧围了。沙僧东冲西撞,打出路口。
须知“假行者”就是六耳猕猴,连孙悟空都打不过他,他率众猴来围,都能被沙僧冲出重围,可见沙僧功夫并不低。
沙僧见到假的沙僧那么愤怒,恰恰说明,在沙僧心目中,自我的分量很大。他看重自我,才不能忍受假冒伪劣的自己存在。
3.他的人生经验
取经师徒四人,悟空重名,八戒重利,唐僧追求一个慈悲向佛的自我形象。沙僧追求啥呢?看起来好像他无欲无求。
这是有原因的。取经路对他来说,就是一条赎罪之路。被流放的人,走完取经路,他的刑罚才到头。赎罪的人,谈什么追求,讲什么风光。
沙僧的来路颇值得回味。他本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盏,玉帝把他打了八百杖,贬下界来,变成这么个妖怪模样,流放流沙河。
卷帘大将是玉帝的贴身秘书,仅因在大宴会上打碎了琉璃盏就要受这么大的刑罚,这不免让人猜疑,会不会卷帘大将曾经无意中得罪过其他要职呢?也许玉帝可能早就想革他的命,打碎琉璃盏只是一个小契机而已?
必须指出,沙僧的天性也是比较谨慎的。他自己讲他年轻学道的经验,就自称“常年衣钵谨随身,每日心神不可放”。被流放流沙河的经历,又加倍地加深了他谨慎的性格特点。
他在取经路上,低调得甘被忽略,老实得近乎窝囊,也许是过往经历教会他的,只有把自己藏得好些,越低调才越安全。像孙悟空那么爱打妖怪,为了个“老孙的威名”,这虚头巴脑的玩意儿有啥用呢?
所以,在取经队伍里,沙僧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生态度。很多人都注意到那出名的情节:三打白骨精之后,孙悟空遭唐僧驱逐,眼见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