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乡抗战的最后一役.doc
故乡抗战的最后一役
在临近解放区,甚至就在解放区军民包围的敌占城镇,直到天皇宣布投降的数日乃至数十日之后,日军仍不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投降,而顽固地等待国民党“中央军”前来接收才肯放下武器,这样的例证我是亲历过的,那就是我的家乡渤海湾和莱州湾之间的港口――龙口。
龙口,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屺姆角,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民族企业家自行开港,但随即也遭到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摧残。当时日军为攫取德国占领之我国的青岛,于正面进攻不克之后,便从龙口登陆,意在抄后袭取青岛。1914年9月3日,兽军三万余人在龙口城乡大肆抢掠奸淫,杀害无辜百姓,然后沿黄(县)青(岛)公路南下迫使德军投降,青岛和胶州湾又为另一外国强盗侵夺。“七?七”事变之后,日寇再次在龙口登陆,蹂躏达数年之久。鉴于龙港地位之重要,日寇意欲大举经营,最多时驻军一个大队(一说是一个联队)。1944年之后,据说日军大本营方面即使在危急之时放弃本土土地,也要死守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于环黄渤二海作困兽斗。
一个重要的证据是:自1943年以来,日军就在龙口北沙滩修建大型的火力发电厂,高矗于半空的乳黄色的烟囱在距此一二十里外的黄县、招远都能望见。足见敌寇打算在此作长期的坚守。后来,由于太平洋战争吃紧,不得不从这里暂时抽调兵力,但直到日本投降前,驻龙口的日军兵力也在两个中队以上(另一说是一个不足数的大队),而且武器装备强于一般的部队,除迫击炮、轻重机枪外,还有九二步兵炮等重武器多门。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愈来愈不利于他们,龙口的守敌自然也加强戒备,对进出港区的人等加紧盘查,以前由此往返于大连、天津、烟台、秦皇岛的客货轮也受到很大限制。
1944年与1945年之交的一个事件极大地震动了龙口及附近的守敌,也极大地鼓舞了抗日的军民。龙口伪军警备队中的一个小队在小队长李某的带领下,于一个深夜采取毅然的行动举行反正。这一是因为我根据地军民宣传工作的感召,二是因为平日鬼子对他们的欺侮压迫使之忍无可忍!他们采取的行动方式也够痛快淋漓,是在深夜以报告军情为幌刀劈了日军中队长和中队副,并击毙了欲开枪反抗的中队长太太。然后一个小队携械拉出戒备森严的市区,奔向南山抗日根据地,受到了根据地军民的热烈欢迎。
尽管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延安中共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敦促华北、华中的日军向附近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投降,停止抵抗,放下武器。但胶东半岛的日伪军大多还是在我军强攻下才不得不放弃所盘踞的城镇和据点。其中日军大都仍坚持抵抗而被歼或逃窜至大城市。我县县城这时据说只有一二名“指导官”,已难以控制伪军的行动。故伪保安大队千余人在大队长林香圃带领下开出城外,向我军投降。但龙口港的鬼子仍顽固拒降,倚仗多年修筑的坚固工事,如梅花式的子母碉堡和远胜于我地方武装的火力决意一拼。
原来在这一阶段,我胶东军区直属的主力部队“老十三团”等部基本上集中于半岛腹心地带莱阳、平度和胶济铁路沿线胶县、高密一带,担负主要攻守任务。而北部烟台、威海等重要海港城市,大都是分区部队东海和北海等独立团收复的(当时胶东半岛划分为东、北、西、南四个军分区)。攻击龙口的战斗任务由北海独立一、二团担负,并在黄县独立营配合下于初秋的一个夜晚开始打响。虽说我分区部队缺乏重武器,迫击炮和重机枪也比较珍稀,但士气高昂,对上级的战役部署有深刻的领会:争分夺秒,步步推进,尽量提早攻取港市,以防拖延时日,蒋军乘美舰赶至制造麻烦。
在两昼夜的激战中,烟幕弹的袭击与炸药的爆破震天动地,农家的糊窗纸如无槌的小鼓卜卜作响;机关枪如炒爆豆子分不出点儿,炒焦了海滨和港市的每分每秒。白天是听觉上的各种判断,夜晚是视觉上的红云紫雾。“听!又炸掉了一个炮楼!”至今我也未考证得出:为什么那年月的乡亲们硬是要将我军自制的炸药叫“地瓜药”。弄得我们这些孩子们竟猜想真的是“地瓜”(白薯)面做成的。不知当时是谁的一种调侃而以讹传讹?还是一种误解而不经意地流传开来,反正至今我也未获知这种叫法的最初出处。至于我军炸炮楼被称为“坐土造飞机”,则是我军民的一种称心快意与对敌人的无比蔑视。
“嗯,这一轰至少一个班的鬼子坐了土造飞机!”我村的秘密老党员、支前总指挥老梁一面指着西边海滨的方向,一面清点担架队员和运输队员。我父亲此时已五十多岁,曾在东北做工和小买卖多年,受尽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宪兵的欺凌和毒打,他本来参加了解放县城的担架队,因县城兵不血刃而未能用上,归途中雨夜道路泥泞失足滑进水沟,被县独立营的一位排长救起,这时仍一瘸一拐不能再去。我向老梁请求替我父亲去抬担架,老梁一摆手:“你太小,抬不动。”但随后他注意到我有些失望,又宽慰我:“你留在村里,好好想几条解放县城和龙口港的标语词儿,等我回来写出来张贴到九里镇大街上,越显眼越好。”我高兴了,论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