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乡是诗人的精神天堂.doc
故乡是诗人的精神天堂
认识诗人张文斌有十多年了,他是个读书人,当过医生也干过许多世俗的事务,然而在我印象中,这是一个十分有风度彬彬有礼的儒雅君子。大概这种印象主要来源于读他的作品,他的诗歌写得很好,现代感十足,他的摄影作品拍得精美,艺术上讲究。对了,我所谓的“认识多年”,也只见过两次面,更多的是通过他的作品,感知到一个当代知识分子的气质与风范。
这本《南歌子》诗集,是诗人写故乡的集子,乡情、乡亲、乡土,大概每个诗人一生中都要面对这个主题。诗人张文斌说:这是一本回忆家乡的诗集,也是唯一一本我母亲能看得懂的诗集。诗人在这里强调了“母亲能看得懂”,这句话是引导我阅读这本诗集的入口。看得懂与看不懂,曾是诗坛一个争论的命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新诗潮出现之始,这个争论有明确指向,新潮与先锋突破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受到了“看不懂”的责难。在今天,当我们把所有的技术活都练了一遍,诗坛上让人眼花的拳法,早就引不起观众的惊讶。人们对“看不懂”或者“不好看”,都习以为常了。习惯于“放下”,不读就是了。不是说不需要诗艺的提高,成熟的诗坛与成熟的读者,十分大度,面对各种花拳绣腿礼貌的鼓掌之后,转身离去。其实,诗歌在这个世界上活了数千年,最根本的命门是直指读者心窝最柔软的那一处,让人无法逃避的怦然心动。好诗只有一条:直指人心,让读者动情!人心不死,诗也不死,诗歌存在的基石,就是“人心”。
这是诗人故乡的诗集,而且是一本“母亲能看得懂”的诗集。故乡对于闯荡世界的诗人而言,是“过去式”的存在,是藏在心灵深处的圣地。而“母亲能看得懂”是诗人与故乡亲人对话时的选择,脱去一切世俗的礼仪与规矩,像一个孩子站在母亲的面前。
一幅我们熟悉而陌生的画面:游子归家。但是,对于现代人而言,这也是奢侈的梦想。现代交通已经让天空和大地无所不至,然而归家的小路早就隐入岁月的荒原,那个魂牵梦萦的家园早就面目全非。因此诗人张文斌的归家之旅,就是一场重建与召唤的跋涉,是树叶对根的怀念,是浮云对大地的依偎,是心灵在回归的求索中重燃信念和希望。“回忆故乡,是一个人返回内心和童年的过程,是休憩,也是出发。故乡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是永远的客观存在,也是把他推向形而上的一个窗口。故乡情结,保持住了一个写作者永远眺望的姿态……如今,当我有足够的时间积淀,借助故乡的草木、旧屋、故人重新踏上返乡旅程。我从自己的个人史寻找写作资料,倒退着回去,注视着一个少年与家乡的血肉联系,也渴望在眷恋之中把自身重新打开,引入到一种更加光明、更加宽阔的视野之中……无穷无尽的乡土人情、无边无际的自然,让我的文字在‘远望可以当归’的想象中增加了幸福感和归宿感。黄坦,这块丰沃而贫困的土地,被具体而微的意象和细节包裹,它的丰富性和永久性,可以放下我对生命和生活的疑问,变成我最顽固的信仰。”诗人张文斌的这些话,给我以启示,让我在诗人诗篇里与故乡和乡亲的重逢中,读一个诗人也向读者敞开的内心世界,我看到,其实天堂不远,就在被爱浸润的灵魂里!
“疲惫的面容,憋不住的干咳/新疾来袭,一寸寸犁着身体/他们是干瘪的土豆,长出了绿芽//金银花、马兰头、白茅根、苦荬菜/一丛丛药草……一味味草药/同山风一样免费/长着一剂苦味的心/神农老祖宗,用心良苦/用极少数的甜/遮盖多数的苦/一株株草药,熬了他们一辈子。”诗作《草药》这些句子,苦涩而清新,当我读到“一株株草药,熬了他们一辈子”,我的鼻子有点发酸,让我停下来,再次品尝这首诗的苦涩与清新。这是诗人的才华,用草药来写乡亲们的命运与生活:“用极少数的甜/遮盖多数的苦”,是奇句也是神来之笔!同甘也能共苦,诗人在这里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根须永远扎在故土上的游子,他内心的沧桑与柔情。故乡也是一味“草药”,诗人因为有了故乡,也就有了归宿,有了安神明目的定力。这种定力,让诗人在滚滚红尘、芸芸众生中,找到和认识自己:“像稻穗那样弯腰/像溪流那样转身/与小鸟说话,和露水奔跑/在万壑松风中/做最好的苗子/父母在家谱的想象里/用我未来的山河种下一棵参天大树//山有兰草,水有杜若青青/山水之间,是我奔跑着/努力要变成一棵树的足迹/汽车的喇叭声响彻着城市的呼喊/我被连根拔起,来到省城里/远隔前溪一千里/没有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黄牛留下的/对于青草的眷恋/世俗的生活,开始消解着黄坦这片土地/带给我的养分//从此,既不属于山村,也不属于省城/一棵树,尽管没有山村的喂养/飒飒风响,?O?O?@?@,哪一句不是乡音……”这是诗人的自省,也是诗人的觉悟,发现自己是一棵从故乡黄坦移进都市里的一棵树!这种觉悟非常妥帖、真实、形象而且有命运感。我也曾在诗中说过,我是一棵树,根扎在土里越扎越深,而枝叶却梦想飞翔而伸向天空。我只写出了命运与现实的冲突,张文斌更清醒于根植何处!
当我读到《归隐》我觉得我找到了诗人写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