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docVIP

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东北三省三校2009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语文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杂诗三首(其三)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注】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1)请分析颔联中“月”的意象在表达上的作用。 (2)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 12.答案: (1)以月写人,明月高挂中天,照着不眠的闺妇,而闺中人却沉醉在对征人的思念中(亦可理解到“一笔写出两人的离恨,月亮也照着不眠的征人,而这征人也正在思念着闺中之妇”);以月寄情,含蓄而巧妙地抒发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离人相思之苦。(每个要点2分,大意对即可) (2)这首诗既有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来离乱之苦的不满,也包含着希望有人能带兵克敌,一举夺胜的期盼。(每个要点2分,大意对即可)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拼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8、具体说明一下这首诗突出运用了哪种手法来表现环境的“清”的。(5分) 答: 9、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 参考答案 8、反衬手法。(衬托手法)(2分)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3分)(三种情况答出两种则可) 9、“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的一样;“纳”字展开想象,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4分,每一点给2分)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清闲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2分)(意思对则可) 辽宁省大连市2009年高三双基测试卷 语 文 试 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清代郑燮的两首诗,完成8—9题。 渔家 卖得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注]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这首诗是郑燮任山东潍县知县时送给山东巡抚包括的一幅墨竹画上的题画诗。 8.从这两首诗中看,作者是怎样一个人物?对“渔家”有着怎样的感情?(6分) 9.第二首是题画诗,诗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加以赏析。(5分) 参考答案 8.作者是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县官。作者对渔家艰难的生活有着深切的同情。(一点3分) 9.示例一:托物言志。诗人借画中之竹抒情,把萧萧的竹声与民间疾苦声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做好民众父母官的心声;又由于这幅画是送给上司大中丞的,所以又有几分劝勉之意蕴涵其中。示例二:虚实结合。画中之竹是实,萧萧的竹声与民间疾苦声是虚;画上的一枝一叶是实,而它所关联的百姓情感是虚。以眼前实的画面,点示出应该关注的民间疾苦,巧妙自然且意味深长。(从其他方面.言之成理亦可。如把竹之“萧萧”声比喻为百姓的“疾苦声”;用“一枝一叶”比喻百姓生活中的琐细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暗含着一个“当官应为民着想”的关心民生的问题。再如丰富的联想、婉转的讽喻等。写出手法2分;分析3分) 吉林省延边州2009年高考复习质量检测 语文1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 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1)第二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 (2)前人评价“‘度鸟欲何向? 奔云亦自闲’之句,有无穷之味”,请谈谈你对这两句的 理解。(4分) 答: 12. (1)“隐”“依”。(1分,只答出一个不给分)“隐”“依”二字在这里运用的是拟人(或“比拟”)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落日刚刚隐没于地平线下,暮霭便依傍着山峦升起的景象,富有情趣。(2分)(2)“度鸟”两句写空中景物:山间时有飞鸟掠过,匆匆地不知投向何处;奔腾的云雾舒卷自如,姿态悠闲。(2分)同时融情于景: 那横空而过的飞鸟,岂不是人生匆遽的象征?(或答“飞鸟茫然地飞着象征人生没有目标的奔忙”)(1分)而自由自在的白云,因无心于争逐,所以永远悠闲自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