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函道德情感的品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 、 析道德情感的培养 在幼儿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王启革于小文 ( 陕西师大) 任何一种道德品质, 都是由紧密相关的一定的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构成 的。所谓品德的形成过程, 实际上就是这三种基本成分的形成发展过程。道德品质的培 养可以有各种开端 。可以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 可以从培养道德情感入手, 可以从养成 道德行为习惯做起, 也可以同时并进, 相互促进 。 但采取何种方式或途径才能收到更好 的效果, 这并不是随意可以确定的, 而要视其教育者的经验、 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教育对 象的不同特点。 仅从对象的年龄特点来看, 一般是年龄越大, 始于道德认识的越多, 年 龄越小, 则始于道德情感的成分越重 。幼儿则多属于后者。 本文试图就道德情感的培养 在幼儿整个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作一些初步分析和探讨。 ( 一) 事实给人们的启发: 某幼儿园规定: 小朋友进教室后, 应将大衣、 帽子、围巾、手套等物挂在( 放在) 一定的地方。一天早晨, 一个小朋友戴着一顶非常好看的新帽子来到了班上, 其他小朋 友也都十分羡慕。突然谁说了一句: “快把帽子取下来挂到钉子上吧” 。这下可惹恼了 这位小朋友。 他捂住帽子不放, 有的小朋友则要从他头上取下他心爱的帽子, 于是僵局 便发生了。 怎么办? 懂得幼儿心事和教育方法的老师心平气和地来到了孩子身边, 询问 是谁给他买的? 夸奖他的帽子与众不同, 并在自己头上也戴戴试试, 然后又表现出非常 珍惜的感情, 并告诉他: 教室里热, 出汗以后会弄脏帽子的, 把它挂在钉子上, 放学后 再旅, 帽子还是新新的, 那样多好呀! 于是, 这位小朋友非常乐意地把帽子挂到了钉子 上。 要爱惜公共财物, 这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次, 某幼儿园的两 位小朋友为了一本新画书而互相争抢, 结果书被撕坏了。事情发生后老师很快走到他们 身边, 只是把书拿过来面对全体小朋友说: “ 我给大家讲讲这本书的故事吧 。” 小朋友们 都非常高兴。但讲到最有趣的地方时停了下来, 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 不能讲了, 因为 画书已经破烂, 看不清楚了。这时, 孩子们埋怨, 争书的两个小朋友羞愧地低下了头 。、 当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补好图书, 再接着往下讲时, 其他小朋友也都小心翼翼地整理自己 6 5 桌上的图书。 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 也是幼儿道德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一次, 有 个孩子在吃饭时把菜中的肉片都挑拣出来, 趁老师不注意时悄悄地把肉片一块一块地摆 在桌面下的横档上, 他满以为这样就可以万事大吉了, 满不在乎地继续吃饭 。 但他的行 为并没有逃出老师的细心观察, 老师轻轻地走到离他不远的地方, 一面向全体小朋友, 用 富有情绪色彩的语调述说不挑食的孩子, 将来能长得又高又胖, 长大还能当解放军、当 司机、当老师, 如果从小不爱吃这, 不爱吃那, 这样身体就长不结实, 长大什么也干不 成。 还没等老师讲完, 挑肉片的孩子早已把桌子横档上的肉片又悄悄地拿了上来, 堆放 在桌子上。这时老师站在他的身后亲切地问道: “ 是不是你也要长得又高又胖呀? ” 他 点了点头, 还不好意思地看了看桌上的肉片, 并轻轻地告诉老师: 我再不挑食了。 类似事例, 举不胜举。这都是广大幼教工作者依据幼儿的年龄特征, 在塑造一代新 人品德中的宝贵经验。仅从上述几例, 就突出地告诉我们: 幼儿品德的教育, 首先应突 出道德情感的教育 。 (二) 从道德情感的培养入手去促使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这也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 首先, 是由幼儿的道德情感在品德形成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 曾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 将儿童道德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即2 一一5 岁为“ 自我中 心” 阶段, 6 一一8 岁为权威阶段; 8 一一10 岁为可逆阶段; n 一一12 岁为公正阶段 。 “ 自我中心” 阶段即我们所说的幼儿阶段。在这个阶段里, 孩子对道德行为的判断, 主要 的不是取决于孩子对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客观认识和比较, 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当 时对个体情绪满足的程度, 凡是能使个人需要得到满足的, 就会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认为是好的, 也容易发生共鸣, 否则, 就认为是坏的, 甚至产生消极抵制的情绪。这种 情况在幼儿初期表现尤为明显突出。 可以说这时他们的道德意识还处在低级萌芽水平或 前道德意识的水平。 到孑幼儿末期, 虽然已经向权威阶段发展, 开始根据自己或同伴对 成人的命令、 要求等态度和服从程度, 根据成人对自己或同伴的奖惩来区分好与不好、 乖与不乖, 但还谈不上道德概念、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真正理解, 缺乏客观标准作牢靠 的基础, 因而仍带有很大的个人情绪色彩, 比如, 对爱表扬自己的老师, 总觉得他什么 都好, 都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zab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