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伦理思想史(考试用).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希腊奴隶制内部极盛和外部极盛时期的伦理思想 一、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伦理思想 1、存在一个永恒的普遍的善 他认为,同一件事物,由于不同条件下会对人产生有益或有害的影响,这表明善恶是相对的,一系列道德规范也是相对的。他认为,凡是行为符合善本身,都是善的行为,就是美德。 2、美德即知识 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 智慧是一种美德,但有智慧的人必须善于思考,而思考离不开知识,这种知识就是辨别是非、真假、善恶的能力。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因此,他认为知识是美德的共性,是所有美德中共有的东西。 苏格拉底对人的善恶进行了分析,认为人的善恶不决定于人的本性,而决定于人的知识。人追求的都是自以为善的东西,而决没有人追求恶。而之所以产生恶,在于知识之不足。所以要使人为善,使人得到幸福,就必须使人有知识,人有了知识,才能有智慧,才能在追求中识别善恶。因此,美德必须伴随着知识。 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知识,即知识就是哲学和道德哲学。哲学是对宇宙的理解,道德哲学是对人生的理解,人只有理解了宇宙和人生的知识,才能懂得为人和做人的道理。 3、神人相通的道德修养途径 神的理智包含了真善美,神是人的幸福和善的源泉,人的行为应当以神智作为标准。道德修养以神智对人的启示为准则,是神人相通的过程。人要能够听取神的训示,就只得用超感官的方法。人通过这种神秘的“灵异”,就使人与神相通了。苏格拉底认为道德是天赋的,是不可教的,道德修养只不过把原先就存在于人的心灵中的知识。 二、柏拉图:真善美统一的宗教伦理思想体系 1、善的本体说 他认为只有作为客观精神的理念世界,才是真实永恒不变的世界。他承认现实世界具体事物的善恶是相对的,但还存在一个不变的普遍的善,具体事物善的本源在于理念世界中的善本体,又称为善范型。善的本体是一,具体事物的善是多,它们只有分有了善的本体才成其为善。因此,柏拉图说认为,善本体不仅是道德和道德观念的来源,也是万物的本源。 (1)智慧。这是最高的美德,是灵魂理智部分的表现。 (2)公正。柏拉图提出应当区分个人的公正和社会的公正。 (3)节制。对社会来讲,节制就是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对个人来讲,节制就是欲望服从理性,理性控制欲望的状态。 (4)勇敢。对于个人来讲,就是肉体服从灵魂,肉体对于理性的命令,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都要服从。 2、神秘的灵魂学说 柏拉图认为灵魂的性质是自动的、不朽的。灵魂由理智、意志和情欲三个部分组成,三者的关系,就象御者(理智)驾驭一匹驯马(意志)和一匹劣马(情欲),关键在于理智能否控制情欲。 灵魂以去除欲望和爱情的方法来摆脱肉体的束缚飞升到本体世界,达到真善美统一的道德最高境界。 3、道德和政治相结合的理想国 他认为国家起源是由于人类需要互相帮助,一些愿意合群来解决各自需要的人,联合成为一个整体即是国家。国家要生存下去,就要有农夫、手工匠等生产者,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要有武士来保卫国家,为治理好国家需要有智慧的统治者。国家中这三个等级的人,应当各做各人的事,尽守自己的职责,生产者和武土等级服从统治考,这就是一个合乎公正的国家。 三、亚里士多德:中道伦理思想体系 (一)观点 1、人的本性在于理性 人是遵循理性原理行动。因此,人类的德行不是指身体上的德行,而是指心灵上的德行。理性是一个有德性的人突出具备的特性。而理性不明显的人明显地表现出德性不足。 2、道德德性以中道为核心 (1)道德德性的中道原则 道德上的中道指的是人的情感和行为的过度与不及之间恰当之处。他认为,在道德领域中,人的情感和行为的过度与不及都是恶的表现,只有适度才是善。 (2)道德行为中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他一方面强调效果的重要性,认为光有做道德行为的愿望,而没有付诸行动,这不能算是合乎道德的。另一方面,又特别强调道德行为看重人的动机,认为道德和人的技艺等行为有差别,人的技艺行为重在效果,而人的道德行为则尤其重动机,即入的道德行为必须对这行为有相当的认识,知道行为的目的,经过慎重选择,自觉行动才行。 (3)有德之人的条件 对于一般人来讲,一个人有适当的财产,身体健康,心灵上善,具备这样三个条件的人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或者说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在理性和欲望发生矛盾的时候,也就是在心灵善与物质条件发生矛盾的时候,应当把心灵善放在首位。灵魂善第一位,外部物质条件第二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