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目标成为课堂的“导航仪”.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教学目标成为课堂的“导航仪”

让教学目标成为课堂的“导航仪”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具有统帅全局、导向和调控的作用。因此,实现数学课堂教学高效化的首要任务是:制订全面、具体、适切的三维教学目标,并将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有时甚至是贯穿于几年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让教学目标成为课堂的“导航仪”,引领着老师和学生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制订长远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如何制订?如果只是根据《参考教案》或《教师教学用书》抄写一遍。这样的教学目标往往就形同虚设。其实,制订教学目标是教师领会“课标”要求、理解和把握教材、分析学情的过程。 比如: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凡是教过小学数学乘法运算律的教师都会体会到“乘法分配律”是这几个定律中最难掌握的学生练习错误最多学生(a+b)×c=a×c+b×c的转化是可以的,但是对于书本里一些逆推的算式、有点变化的算式就混淆起来,尤其是把(125+25) ×4与(125×25) ×4的题目混淆得一塌糊涂,更不要说那种灵活多变的题目了。 (2) 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教材。 教师在课堂上上课时没有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没有对教材进行融会贯通。往往把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与乘法的意义、笔算乘法的步骤等其他教学内容割裂开来,为了教乘法分配律而教乘法分配律,忽视了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因此整个教学过程显得疙疙瘩瘩,有些生硬。 根据以上分析, 结合教材特点,我觉得教师应该制订长远的教学目标:给学生铺个台阶分散难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提早渗透乘法分配律,这样会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乘法口诀的教材中有类似6×8=6×9-( )=6×7+( )的题目,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结合这套教材,我对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从二年级学乘法口诀表时就开始渗透,采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法,在自己所教的两个班里进行试验。经历上述过程后教学目标自然就会“装”在教师心中,从而驾轻就熟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全程“导航”。 二、在教学内容中有机渗透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由此可见,过程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必须有机地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切勿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或出现“贴标签”的现象。例如,某教师在教学中请全班算对的同学给自己贴上智慧星,一位同学没有动手贴星,而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说:“我发现有位同学没贴星,你愿意告诉大家为什么吗?”这位同学主动站起来说:“我计算730+280时,百位上没有加从十位进上来的1。”教师亲切地说:“改过来了吗?”当学生回答“改过来了”后,教师兴奋地征求全班同学意见:“××同学发现错误并加以改正,大家同意给他贴智慧星吗?”学生齐说:“同意”。这一巧妙的处理既突出了“双基”教学目标,又凸显出情感、态度的渗透。 三、教学目标要贯穿于教学活动中    有些老师认为把教学目标写进备课或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就算大功告成了。殊不知,教学目标似“航标”,它必须为教学活动“引航”。因此,将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是成就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教学目标要结合教学活动具体化。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就好比“路标”和“路”的关系,有路标而没有路,路标则是空洞的口号;反之,有路没有路标,行走之人将迷失方向。因此,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才能得到顺利实现。教学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如,教学“周长”时,我围绕“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这一目标,展开以下教学活动:(1)让学生剪下画在纸上的树叶图,初步感知“边线”;(2)动画演示蚂蚁绕树叶行走一周的情境,感知什么是树叶的周长;(3)通过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实践活动拓宽认识,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2.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逐步实现的。因此,教学时常常把一个主目标分解成几个子目标,在实现子目标的基础上再实现主目标。如教学“3的倍数”时,为了达成让学生“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目标,教师分层设置了目标:先得到“个位是3、6、9的数不一定是3的倍数”,再得到“3的倍数,它十位与个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经进一步验证,最后归纳出“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3.在动态生成中灵活调适教学目标   目标不等于结果,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活动是一个通过师生生命互动而提高生命质量的动态过程,生命主体的丰富复杂性和教学内容的多元开放性增加了预设目标在落实过程中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