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迎三模诗歌练习 2015、 4、 15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苏轼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1)简析首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3分)? ?????(2)诗中哪些方面可见“野人舍”的特点?(4分)? ?????(3)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的作用。(3分)? ???(1)简析首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3分)? (1)夸张;诗人骑快马着轻衫,在三百叠的群山中一闪而过,用夸张的手法传达了诗人轻松愉悦之情。(3分) ?(2)诗中哪些方面可见“野人舍”的特点?(4分)? 室外环境:修竹倚山,淸泉橫道; 生活用品:芒鞋竹杖,蒲荐松床。(4分,每点2分) 注意:要有上位词(概括词)出现。 如:“室外环境”、“生活用品” ??(3)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的作用。(3分)? 以孤萤自况,用孤莹夜深自开阖的动态衬托山居环境的幽静,以动衬静,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落寞 。(一点2 分,两点3分)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注]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 “叹新丰”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馆,备受店主的冷落。 (1)请赏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在写法上的妙处。 (2)请结合全曲分析作者有哪些情感“都到心头”。 (1)请赏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在写法上的妙处。(4分) ① a、叠加(或反复)使用数量词; b、句式工整; c、句句入韵,使得音韵和谐,读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②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借秋风、梧叶、夜雨、芭蕉,渲染了萧索、凄冷、孤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的羁旅之愁。 ③虚实结合。实写秋风吹“梧叶”,夜雨打“芭蕉”,倍添离人惆怅;虚写夜半梦回故乡,更令诗人百感交集。二者结合使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④从听觉角度写景。秋风呜咽,梧叶飘零,寒雨淅沥,雨打芭蕉,扣动旅人的心扉,不眠的旅人“三更”闻此声,更添羁旅之愁。 总结: 谈“艺术技巧、写法上”的特点或是妙处,要把结构上的特点也带进去分析, 即:内容+手法+篇章结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15泰州一模) 塞 上 闻 笛 张 祜 一夜梅花笛里飞,冷沙晴槛月光辉。 北风吹尽向何处,高入塞云燕雁稀。 夜 笛 词 施肩吾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 (1) 第一首诗末句中的“稀”字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2) 请联系已学诗词,简要分析第二首诗中的“西楼”意象的作用。(4分) (3) 两首诗在描写笛声的艺术技巧上有何异同?(4分) (1) 第一首诗末句中的“稀”字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稀”,稀少的意思。此处既写出了笛声吹向高远之处渐渐消逝的情态,(1分)又写出了边地大雁渐高渐远渐稀少的情形,(1分)表达了征夫内心的孤独凄凉和无边的思乡之愁。(1分) (2) 请联系已学诗词,简要分析第二首诗中的“西楼”意象的作用。(4分) “西楼”常指女子闺房或伤心地,也是相思与愁绪的代词,(1分) 整合答案: “西楼”常指女子闺房或伤心地,也是相思与愁绪的代词,(1分)如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1分)本诗中指女子居所,和“月”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暗示了裁衣妇的思远闺情。(2分) (3)两首诗在描写笛声的艺术技巧上有何异同?(4分) 相同:两首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相结合的手法。(2分) 不同:第一首还运用了比喻(或化抽象为具体或通感)和设问的修辞手法;(1分)第二首还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1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