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社会学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书与研讨 汇报人:颜彩侠 汇报主题 ①因果判定与躯体化:精神病 学标准化的医学社会学反思 ②病患何以能被看做审美对象 ------读拜伦.古 德《医学、理性与经验》 文化转向 象思维具体化 治疗边界界定 总结 象思维的比较 主要内容 一.因果判定与躯体化:精神病 学标准化的医学社会学反思 一、躯体化研究的文化转向及相关争议 躯体化 含义及辨别 凯博文研究 文化转向及争议 (1)躯体化的含义及辨别 躯体化泛指医学求诊者以躯 体症状表达心理不适的倾向, 其躯体不适和症状不能用医学 意义上的生理病理发现解释, 但求诊本人将他们归咎于躯体 病患,并据此寻求医学帮助。 从医学定义角度看,躯体化 只是一种临床现象,不是诊断 名称,但其症状表现达到诊断 学标准,则可视为一种精神疾 病,即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 与躯体形式障碍的区别在于症 状的严重程度不同。后者严重。 (2)凯博文研究 p3 国内有关躯体化的研究主要是探查其躯体病理机制、探索治疗手段和研发相关 药物等医学化研究。临床方面中国人变现出高度躯体化。人类学家凯博文的著 作被翻译引入标志着躯体化的探讨与社会文化的挂钩,翻开了文化转向的一页。 观点:权利的弱者和缺少获取当地资源途径的人最有可能躯体化。将躯体化更 多的视为说服他人以争取稀缺资源、保护自身权益、控制社会关系的特殊手段。 例如患者有意识的以躯体症状陈述病情,医生也倾向于当地的医学文化。 凯博文的人类学研究发生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当时中国处于文革创 伤,存在许多严重的政治历史问题。进入新时代,泛政治化倾向已经减弱,属 于生活和文化的内容则日渐凸显,但没有改变中国的临床诊断,比如神经衰弱 使用率仍普遍运用于临床。中国人的躯体化具有政治原因所不能解释的力量,已 经成为惯习。凯博文及同类研究提及的文化因素、传统医学模式下疾病定义、致 病因素与后果之间的因果认知和话语体系,是形成中国躯体化求诊模式的重要文 化根源。本文主要探讨象思维主导下传统治疗模式对医学因果话语的塑造。 (2)凯博文研究的意义 (2)躯体化文化转向及争议 关于躯体化形式障碍这一诊断名词是否应当保 留、诊断标准如何操作、其临床亚型是否需 要调整以及这一诊断名称在跨文化中的适应 性等问题,正在经历各方的争辩。 原因:利益的博弈与观点的平衡。 对躯体化争议的相关文化研究,既是一个 展现医学社会学解释力的窗口,还可为医疗 标准制定的本土化导向提供相应的思维基点, 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标准。 二.“象思维”的因果判定与现代因果推论比较 象思维 出现及运用 中西因果变量关系 中西方区别 什么是“象思维” 认知主体通过对现实中的具体事物或符合的象征化, 表达对周围世界的特定认识,突出某种意义感,并 力图在不同的“象”及其所指之间建立关联,以“以象诠象” 的方式对天、地、人等整体宇宙生态进行比拟和说明。 象思维体现出明显的整体综合性和感性直观性,绵延 在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形塑中国人的基本认知方式, 是中国人探索世界的基本思维工具,也奠定 着中国人的普遍心理。 (1)象思维的出现及运用 (2)中西方因果变量关系 西方两变量因果条件 ①变量之间必须有数量上的共变或者属性上的关 联即两者之间必须相关 ②在时间序列上,原因必须先于结果发生。 ③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被第三个变量 解释,必须是真正的X导致Y,而不是Y仅在 表面上随着X的改变而改变,但实际上Y的改 变却是由其他变量引发的。 (2)中西方因果变量关系 中国因果变量关系 象思维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判断抱有“宁可信 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先天性信念。主体的感悟 能力在查明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 重要角色,是连接因与果的中介变量。 (3)中西方对事物因果变量区别 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判断 中国“象思维”之下 西方哲学 信念 天人合一 事物之间无关是基础假定 判定方式 以主体的内在意向进行体验联想为依据 严格的控制实验为依据 因果关系的数据体现 因果观是循环的,不是线性的、单维的 因和果的位置是线性的、不可逆转的 因果观的形成方式 前人的感悟性论断,一次即可证明 必须满足科学方法中因果判定中X和Y的关系 三.“象思维”下的医学话语、疾病因果与躯体化 1.疾病的本质 2.求诊的模式 “象思维”的 整体性、意象化的 思维方式使得人们对 疾病的理解和治疗方式 的采用体现出鲜明的中国式 因果观。 (1)疾病

文档评论(0)

a55222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