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树德_做谦谦君子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诚信”是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也归于人民。中国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训。 2 对个人而言,“诚信”是立业之本,立身之本,个人以诚立身,就会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讲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约、取信于人,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 诚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保持良好关系的基础。人无信不立,一个人只有做到诚信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 * * * 397班 主题班会 君子者 权重者不媚之 势盛者不附之 倾城者不奉之 貌恶者不讳之 强者不畏之 弱者不欺之 从善者友之 好恶者弃之 长则尊之 幼则庇之 为民者安其居 为官者司其职 穷不失义 达不离道 此君子行事之准 孟子曰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朗 诵 君子 1.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德思义 。 2.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 3.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4.君子怀诚,怀德。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信以成之。 5.君子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言必信,行必果。 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成王在接待他时问,你如果回到晋国的话,将怎样报答我?重耳说,楚国遍地是人杰,到处物产丰饶,比晋国富多了,我拿什么报答您呢?楚成王又说,那你还是报答一下我吧。重耳说,若以您的贤明,让我回国,以后如果晋楚会师中原,交起战来,我将率兵后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认为这样还不足以报答,我将只好与您战斗下去!听了重耳的话,楚成王认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会让他复兴晋国,违反天意是要闯大祸的。于是以礼相待,并把重耳送到了秦国。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在晋楚城濮之战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 退避三舍 韩信千金报饭恩 为了维持生计,韩信常常独自到淮阴城下的河边钓鱼,钓不到就只好挨饿,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有几个老婆婆经常在河边漂洗丝棉。日子久了,其中有个老婆婆看出韩信落魄悲惨,产生同情之心。一次,她把自己的午饭分一半给韩信吃。韩信饥不择食,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一连几十天都是如此。 韩信很感激老婆婆,表示以后要重重报答。 老婆婆说:“我见你相貌堂堂,好像一个王孙公子,不忍你挨饿,才给你饭吃,哪里是图你报答!” 后来韩信得到刘邦的重用,被拜为大将。一次,韩信来到楚地----下邳,想起当年老婆婆的恩惠,便派人把她从淮阴请来,当面向她致谢,并赠给她一千金作为报答。接着又派人把那个亭长找来,只赏给他一百个小钱,并说:“你是个小人,没将好事做到底。” 韩信少年丧父,家境贫困,在淮阴城过着游荡的生活。有个亭长与他有过来往,他便常常到这个亭长家里求食。亭长的妻子很不高兴他来吃白饭,有一次,故意提前烧了饭吃。韩信去了好长时间不见亭长家吃饭,知道遭人厌嫌,愤然离去。 名人论诚信 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孔子:「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孟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荀子:「耻不信,不耻不见信。」 诸葛亮:「勿持功能而失信。」 王通:「推之以诚,则不言而信。」 程颐:「诚则信矣,信则诚矣。」 朱熹:「诚者,真实无妄之谓。」 曹端:「一诚足以消万伪。」       诚信是立人之本 子曰:人而无信,不可知其也。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诚信是交友之基   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无私帮助的目的。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欺骗,就绝不会有真正的朋友,因为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诚信是心灵良药   古语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使内心无愧,坦然宁静,给人带来最大的精神快乐,是人们安慰心灵的良药。人若不讲诚信,就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彼此无信任感,后患无穷。 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 立木为信 是边关报警

文档评论(0)

a55222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