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研究(新时期)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研究(新时期部分)
中文本科选修课讲稿
目 录
序说:“经典”乱弹 1
第一讲 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2
一、反思文学和张贤亮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2
1.反思文学 2
2.复出作家 2
3.张贤亮小说引出的话题 3
二、解读小说的一个理论模式 3
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分层解读 4
1.故事层(叙事和道德批评) 4
2.寓言层(隐喻和社会历史批评) 4
3.神话层(象征和神话原型批评) 5
第二讲 阿城的《棋王》 7
一、寻根文学和阿城的“三王”系列 7
1.寻根文学 7
2.浪漫主义 8
① 作为文学理论范畴 8
② 作为文学史范畴 8
③ 作为艺术表现手法 8
二、《棋王》表现的传统文化观念 8
1.观照方式:“涤除玄鉴”,“澄怀味象” 9
2.建构方式:身心合一,天人合一 10
3.表现方式:静和虚(或空) 12
第三讲 池莉的《烦恼人生》和《不谈爱情》 13
一、新写实主义和池莉的市民小说 14
1.新写实 14
2.世俗化 14
二、“人生三部曲”的文化读解 15
1.解崇高:“烦恼人生” 15
2.反浪漫:“不谈爱情” 18
第四讲 苏童的《红粉》 23
一、“新历史”小说和苏童的女性系列 23
1.新历史小说 23
2.元话语和宏大叙事 23
二、《红粉》对元话语的改写 24
第五讲 林白的《回廊之椅》 28
一、林白和新女性小说 28
1.女性主义 29
2.新女性小说 29
3.菲勒斯(中心主义) 29
二、《回廊之椅》的女性主义读解 30
(2006年8月31日备毕)
序说:“经典”乱弹
“经典”是个众说纷纭概念。其传统的意义是指卓越的、具有典范性的可以传世的作品,这个基本的理解一般说来没有什么大的争议。现代理论讨论得比较多的是:如何确定其典范性和为什么会传世。这就产生了关于“经典”的诸多阐说,简单梳理一下,大致有如下几种解说。
经典的价值在于作品自身,如具有深邃的内涵、永恒的魅力等。
经典的价值在于持续地传播,如经常地被阅读、背诵、抄写、重印、翻译、模仿、引用、评论——简言之,在文化方面被再生产。
经典的价值在于权力的运作,也就是说其意义和价值是被某个权力主体认可并通过其掌控的文化部门推广开去的。
经典的价值在于阅读和阐释,也就是说它既能有助于我们与过去保持联系,同时又能调整自己以适应当代关注的问题。
将以上解说综合起来,我们可以认为,“经典”的确定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作品的结果:作品自身、传播、接受和权力运作等。也因为如此,“经典”也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被确认为经典的。我们这里将要讨论的经典,仅仅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其中的多数甚至说不上属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更不用说中国文学经典了,主要原因是还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比较长的也不过只有50来年)。所以我们说它们是“经典”,也仅仅是说它们具有“代表性”,即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某个阶段上是有代表性的文学样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个阶段、某个文学流派或某种文学潮流的主要特征和表现,仅此而已,自然是不能同世界文学经典甚至中国文学经典比肩而论的。
“经典”是个历史积淀的概念,历史越是短暂,“经典性”就相对薄弱,所以我这门课选择的“经典作品”,其经典性主要是依据其代表性和影响力来判断的。也许过上五年十年,就渐渐被人忘却了,也就无所谓经典了。这种可变性也正是当代文学的特点。
第一讲 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对于学习过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同学来说,张贤亮应当是一个不再陌生的名字,尽管自90年代中期以后,他由于下海经商很少发表文学作品,现在的年轻读者几乎将他遗忘了,但在当代文学史上,他仍然是一个重要作家。
一、反思文学和张贤亮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张贤亮的名字是同这样一些文学史范畴相关联的:反思文学、复出作家群、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历史创伤的记忆者等,也就是说,在当代文学史上但凡提到这些概念,人们就很自然地会想到张贤亮这个名字。被置于这些文学史范畴的张贤亮的作品大多发表于80年代,其中包括中短篇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灵与肉》、《土牢情话》、《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等,因此洪子诚在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中说,“这使张贤亮在80年代,成为‘知名度’很高的作家”。
在这里我们先简单地温习一下同张贤亮创作有关的文学史概念。
1.反思文学
1979年上半年,正当伤痕文学方兴未艾之际,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人民文学》第2期)、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刘真的《黑旗》、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等作品问世,这些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从“文革”前溯至50年代或者更远,将伤痕小说的情感性宣泄转变为冷静的理性思考,将单一的政治批判转变为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的全面的反省,这标志着反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