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舆论反腐的辩论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舆论反腐的辩论要点

舆论反腐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反方要点(舆论反腐弊端罗列) 1.信息失真:①公众舆论充满道德情感乃至情绪化,这种群体性声讨使很多信息未得证实便在网上泛滥,造成对无辜受害人的困扰,也会淡化人们的法律意识。 ②匿名性固然可以保护检举人的权益不受侵害,但这一特点同时极有可能被某些居心叵测的不法分子加以利用,对他人进行恶意诽谤、造谣,或肆意暴露他人隐私,而这些不实的举报,因舆论的广泛传播迫使政府不得不出面查案,一查,却又发现子虚乌有,这不仅让政府或纪委在平息网民舆论上面临巨大压力还浪费相关部门人力财力,也会打扰到被检举人的生活,损害他们的名誉,而匿名的检举人却逍遥于法律的惩戒之外,这就走向了反腐的反面。 2.途径不正当,侵犯人权,不利民主:往往有很多隐采访,如偷拍、偷录等做法,影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形象,削弱新闻媒介与社会的亲和力,降低新闻媒介的公信度,从长远效果看来是不利于新闻舆论监督的。扭曲社会导向进行反腐案件的报道中,对犯罪心理、作案过程及细节过分详细的交代,赤裸裸的画面展示过多,传播效果适得其反,冲淡了事件本身应起到的警示与教育作用。如前几年电视媒体对“远华走私案”的后续报道中,反复展示“走私集团”用来腐蚀干部的红楼内部装饰及摆设的奢华,造成部分人对这种奢靡生活的向往,与报道者当初的宣传目的完全背离。?9月1日,广州全市中小学如期开学,记者采访小学生,一名小学生说长大后要当“贪官”,因为“贪官有好多东西”。舆论报道的题材领域对知识经济背景下出现的一些新的腐败问题触及很少,金融证券、法律、科学学术领域报道少学术权威利用其地位、声望,剿窃“小字辈”的成果媒介对政府的依附,决定了在对权力实施舆论监督处于天然的劣势。中央有关政策曾有明文规定:新闻单位的批评稿件要送给被批评对象的上级审批阅读,然后才能发表,而且“涉及到公检法等部门的曝光必须上报到系统最高一级主管部门审批”,这实际上是变相地否定了新闻机构的监督权力。由于监督对象及其上级部门越来越老练的抵制与干预,舆论监督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只打老鼠不打老虎 大大增强了广大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和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热情。 4.舆论监督丰富和发展了监督理论体系,使反腐监督途径更多样化,推动民主建设。同时其暴露出的腐败等问题迫使我们思考权利约束问题,思考法制完善问题,这也会推动法制建设。 5.舆论反腐虽然还不够完善,但不能以偏盖全而否定它,这就好比我们是否应该怕被鱼刺卡住了而选择不吃鱼了呢?况且正是因为它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引领我们思考与改进,这种强大的推动作用难道可以被忽视吗?(或者是这些弊端看似是舆论反腐引起的,究其本质实则是舆论反腐反映揭露出来的社会根源问题,没有舆论反腐,它照旧存在)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