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甘肃农村金改革 第二部分.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25-甘肃农村金改革 第二部分

1.3.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1.3.1.国外文献综述 目前,国外针对农村金融体制的研究主要针对不发达国家。麦金农(1973 )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二元机构,即存在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而Stiglitz and Wess (1981)对于非正规金融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非正规金融在信息甄别、监督和合约执行上具有优势,与Stiglitz and Wess (1981)的结论相反,Folro et al (1991)认为正规金融由于专业化和规模效应而筹资成本相对较低’。由此可见,关于农村金融中到底正规金融优于非正规金融还是相反,学界的观点并不一致。除此之外,部分学者从金融机制的角度探讨如何完善农村金融制度建设的问题。Desai (1997)探讨了针对乡村银行的政策变化的可能影响,并探讨了如何实现最优政策下的乡村银行的制度安排。与之类似,Satish and Gopalakrishna(1997)分析了农村金融这一资金供给机制对于农业信贷需求的支持程度。同样地,Desai and Namboodiri (1996)也探讨了如何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体制的问题。Chaves (1996)研究了印度尼西亚的农村金融制度,并对如何构建有效的农村金融制度框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Huppi and Feder (1996 )对于集团和信贷合作在农村金融中如何发挥作用进行了分析。Sharma and Zeller (1997)分析了孟加拉国合作信贷计划下的制度设计。Morduch (1999)以孟加拉国为例分析了农村金融中介中分支机构的作用。与之类似,Kohli (1999 )也分析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的作用。Khandelwal (1986 )分析了部门决策对于农村金融机制的作用。而Jain (1998 )研究了孟加拉国农村银行制度设计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并总结了这些制度的优缺点,为之后的农村金融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由此可以看出,国外对于农村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的问题,并主要关注制度设计这一层面。通过对某一国别的农村金融制度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整体进行探讨,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农村金融如何通过有效地制度设计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农业的问题,从而为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3.2.国内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学者对农村金融理论的研究总体包括几个方面的讨论: 第一是对传统农村金融理论的梳理,将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农村金融市场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与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结合起来,研究哪一种理论对应的政策方法更加适合我国国情。如受Ronald Mckinnon(1973)和Howard Shore (1973)金融抑制理论影响的部分国内学者指出长期存在于我国的农村金融抑制现象既有供给方面的原因,也有需求方面的因素。由此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观点:一,叶兴庆(1998),乔海曙(2001)等认为我国的农村金融抑制属于供给型金融抑制,是由于金融机构对农户贷款的资金和渠道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而造成的;二,房德东、王坚(2004),高帆(2002)认为我国的农村金融抑制具有供给型与需求型的双性特征,即包含了供给型金融抑制的特点,也无法忽视由于需求方自身存在的弊端而导致的农村金融供求低效;三,马晓河、蓝海涛等人(2003)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以供给型问题为主,需求型问题只处于从属地位。张红伟,李太后(2010)也表达了中国农村金融抑制严重的观点,并且指出在中国农村金融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过多的“政府参与”,农村的非正规金融机构长期经受着带有“国资”性质的资本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农村金融供给的内生动力,而农业经济主体又难以凭借自身条件达到资金需求的最优边界,由此形成了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互相牵制的恶性循环。 第二对国外发达国家和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希望通过对其他国家农村金融发展的研究来找到更多的可借鉴经验。如张亦春,甘少浩(2001)分析比较了德国、美国、日本农村合作金融的特点:其中德国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具有自发形成的特点,即农民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自发建立且拒绝政府的援助,目的是为了保持其合作金融的独立性。整个合作金融组织架构非常清晰,持股结构自下而上,而服务体系自上而下,政府则扮演服务和中介角色;美国合作金融就表现出与德国大相径庭的特点,政府在农村金融市场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熊建国(2009)的观点中也涉及这一特征,美国将政治上三权分立的特色引入到农村合作金融中,政府信贷机构(政策性金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根据农民的不同需求专攻不同的业务范围,不但杜绝了垄断的发生,而且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极高,形成了低利率、低存贷利差、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主的模式。日本的农村

文档评论(0)

xciqshi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