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平面上到三定点距离最短的点-江西教师网.docVIP

探求平面上到三定点距离最短的点-江西教师网.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求平面上到三定点距离最短的点-江西教师网

★探求平面上到三定点距离和最小的点 江西省乐安一中 黄绍荣 1.海仑定理光线的极值性质 已知一直线L以及L的同一侧的两点M和N,试问L上的哪一点P到M、N的距离之和PM+PN最小(即M到L再到N的路径最短)?这就是有关光线的海仑定理。 我们将L视作一镜面,将N镜像到N',即L是NN'的垂直平分线,则MN'∩L所得点P即为所求点.(证明简易,从略)易知 ∠1=∠3=∠2,即MPN是M经L到N的反射路径,在所有的其他可能路径中,这条光线的反射路径最短.此时PM,PN与直线L的夹角相等;反之, 定理1.M、N是直线L同侧两点,直线 L上的点P满足到两点M、N距离之和最小的充分必要条件是“PM,PN与直线L的夹角相等”。 问题可以推广到多条直线L1,L2,……的情形。 2.椭圆和双曲线的切线性质 定理2. 若直线L切椭圆于点P,则切点P与椭圆两个焦点的连线PO1、PO2与切线L的夹角相等。 证明:∵平面上到两定点O1、O2距离等于定长PO1+PO2=2a的点的轨迹是以O1、O2为焦点的椭圆,在椭圆外部的任意一点P'到O1、O2距离大于2a ,又∵切线L上除点P外,所有的点均在椭圆外部,∴在直线L上点P是到O1、O2距离之和最短的点,故PO1、PO2与切线L的夹角相等。(定理1) 定理2逆定理.若P是直线L与位于L旁的椭圆O1O2的公共点,且满足PO1、PO2与直线线L的夹角相等,则L与椭圆O1O2相切于点P 证明:∵PO1、PO2与直线线L的夹角相等且O1、O2位于L同侧,∴P是L上到O1、O2距离之和(令为2a)最小的点,又∵L与椭圆O1O2有公共点P,若L椭圆O1O2不相切,则L上必存在P'位于椭圆O1O2内部,从而P'到O1、O2的距离之和小于2a,这与P是L上到O1、O2距离之和(令为2a)最小的点相矛盾。∴L与椭圆O1O2相切于点P。 按照上述同样的推理,即可证明著名定理:双曲线上任一点处的切线平分双曲线的两焦点在该点所张的角(如右图)。(把O1 反射到o1',易见L上P o1'-PO2的最大值点P是o1'O与L的交点——△中两边之差第三边) 3.到三定点距离和最小的点的探求 【1】问题:设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试在平面上求第四个点P,使得P到三定点的距离之和PA+PB+PC最小。(此问题早在十九世纪初叶,由柏林大学的几何学著名代表J.史坦纳提出,故亦称为“史坦纳问题”) 【2】解答:分两种情形。(1)若△ABC的所有内角均小于120o ,则P是使PA、PB、PC两两成120o的点;(2)若△ABC中有一个内角,不妨设∠A≥120o ,则P就是此顶点A。 证明:(承认这样的点P是存在的)∵要找的点P有两种情形,(1)与A、B、C均不重合;(2)与A、B、C之一重合, 若为情形(1),不妨设P到顶点B、C的距离和PB+PC=2a ,以B、C为焦点2a为长轴作椭圆BC,如图1,则点A必在椭圆BC外部。(若点A在椭圆BC上则AB+AC=PB+PC,则P必须与点A重合,这与题设矛盾;若A在椭圆BC内部,则AB+ACPB+PC,则P亦必须与点A重合,与题设矛盾).∵点A在椭圆BC外,∴P必是椭圆BC上这样的点,它到点A距离PA最小,设为r,以A为圆心,r为半径作⊙A,则⊙A必与椭圆BC外切于点P,从而过点P存在⊙A与椭圆BC的公切线L,∴PB、PC与L的夹角相等,PA⊥L,∴∠BPA=∠CPA ;同理可证∠CPA=∠CPB,从而∠BPA=∠CPA=∠CPB=120o;显然,此时△ABC的三个内角均小于120o 若为情形(2),不妨设P与点A重合,则∠A≥120o 。因为,如图1,由情形(1)的推证过程可知,当∠A逐渐增大至120o时,点A逐渐移至点P,反之亦然,也就是说,当∠A=120o时,P与A重合;当A继续移至椭椭圆内部时,∠A120o ,反之∠A120o时,A在椭圆BC内部,则AB+ACPB+PC,则P必须与点A重合。 【3】作图法探求点P。 如图2,分别以AB、AC为弦画圆,使得弦AB、AC在△ABC内部所对的圆周角均等于120o 。点P为两圆另一公共点。可见共点P(在△ABC内时为两圆的另一交点)随着∠A的增大而由△ABC内逐渐向顶点A靠近然后停留在A点(∠A≥1200时)。 ∠A120o时跑出△ABC外部逐渐远离A而去的点P'不是问题的解(见附图4)。 参考文献:《数学是什么》,湖南教育出版社,[美]R·柯朗、H·罗宾斯著 . o1 .o2 P· L 1 2 L . o1' . o2 A. B. C. .P . A' L 60o . P. 图4 P. . C B. P'

文档评论(0)

sunhao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