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虹桥再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虹桥再研究

中国虹桥再研究 发布:2008-6-3 20:41:3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刘杰沈 Woven Timber Arch Bridge ),将浙闽山区木拱桥命名为编木拱梁桥(Woven Timber Arch-Beam Bridge )。根据对浙闽地区木拱桥多年的实地考察和系统研究,作者对两种结构类似的桥梁在起源以及渊源关系上也做了大胆的设想和进一步的研究。 编木拱桥??? 编木拱梁桥??? 渊源 一、虹桥的定义及其在历史文献中的记载 1119年-1125年)。最早名之曰“虹桥”的先知,我们至今还没法考证,但从现存的史籍来看,宋·孟元老之《东京梦华录》是较早称呼其为虹桥的一部重要书籍。《东京梦华录》里有这样描写汴水的几段文字:“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至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凡东南方物,由此入京城,公私仰给焉。”再有“东城一边,其门有四,东南曰东水门,乃汴河下流水门也。”又说“自东水门外七里,至西水门外,河上有桥十三。自东水门外七里,曰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艧,宛如长虹,其上下土桥亦如之。次曰顺成仓桥。入水门里曰便桥,次曰下土桥,次曰上土桥。……”⑶由此可知,在孟元老撰作《东京梦华录》的时候汴京早已有了虹桥的称谓,并且“虹桥结构”并不只是虹桥独有,“其上下土桥亦如之”。看来,虹桥结构在宋朝时的汴京是比较普及的一种桥梁结构形式。 1103年)才随父亲来到了汴京,京城沦陷(公元1126年)后才南迁江左,后来追忆昔日汴京都市繁华以著成《东京梦华录》⑷。而在此前,北宋王辟之于绍圣二年(公元1099年)撰写的《渑水燕谈录》中也详细提及建造“虹桥”之事:“青州城(今山东益都)四面皆山,中贯洋水限为二城。先时跨水植柱为桥,每至六、七月间,山水暴涨,水与柱斗,率常坏桥,州以为患,……明道中(公元1032年-1033年)夏英公(夏竦)守青,思有以捍之,会得牢城废卒有智思,垒巨石固其岸,取大木数十相贯,架为飞桥,无柱,至今五十余年桥不坏。……庆历中(公元1041年-1048年)陈希亮守宿州(今安徽宿州),以汴桥坏,率常损官舟害人,乃命法青州所作飞桥。至今汾汴皆飞桥,为往来之利,俗曰虹桥。”⑸ 1049年)移滑州。”这样一段造飞桥的文字。那么,是夏竦为虹桥桥式的首创者呢,还是陈希亮是始作俑者?史籍给了我们两种答案。但是,这种桥式的技术源流到底来自何处并没有确切的说法,绝非王辟之一句“会得牢城废卒有智思”来得那么轻松、简单。 405-418年)乞佛于河上作飞桥,桥高五十丈,三年乃就。”文中也引用了“飞桥”一词。然而此“飞桥”非彼“飞桥”,结构完全两样。学术界一般认为此“飞桥”就属于前述的“伸臂木梁桥”,依据是南北朝时宋#8226;段国《沙州记》载有同在今甘肃境内而时间更早的一座木桥,文中对其结构有详细描述:“吐谷浑于河上作桥,谓之河历,长一百五十丈。两岸累石作基陛,节节相次,大木更镇压,两边俱来,相去三丈,并大材以板横次之,甚严饰。桥在清水川东也”。⑻ ??? 自桥梁史学家唐寰澄先生发现《清明上河图》上之汴水虹桥为实际上曾在北宋时期流行过的木拱桥桥式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科学界认为这种木拱桥已经失传,因为自明代以后山西、河南、安徽就没有了虹桥桥式再建的记录。20世纪70年代末,文物工作者率先在浙江西南部的温州、丽水山区发现了类似虹桥结构的木拱廊桥。1979年11月,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第二次编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提交报告之一叠梁拱——虹桥。1980年10月第三次编写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会后部分人员考察了浙南木拱桥。后来,文物和桥梁研究者又在闽东北山区陆续发现与浙西南山区基本为同一类型的木拱廊桥。至此,桥梁专家们才确认北宋盛行的虹桥技术并未失传。⑽ 二、汴水虹桥和浙闽木拱廊桥特殊结构命名的演进 BR ??? 在茅以升主编的,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于1986年5月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中,对两类桥梁结构作了详尽描述,并用“拱式木桥”(第102页)和“虹桥式木拱桥”(第106页)分别称呼汴水虹桥和木拱廊桥的下部结构。这是中国近世学者在权威著作中第一次对虹桥结构进行系统研究并初步对其进行概括规类。 在唐寰澄编著的,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于1987年3月的《中国古桥》一书中,将两种桥梁结构同称为“叠梁拱”(第64页),英文译作“Combined? Beam-arch? Bridges”(第265页),书中还解释说:“介于梁与拱之间的木桥,作者姑名之为叠梁拱桥,可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上的汴水虹桥为代表。”这是中国近世学者第一次将虹桥桥式的下部结构明确地给予命名,它代表着中国学者对虹桥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当然,“叠梁”二字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有特别的含意,是指木梁纵横交错、层层相叠,房屋或桥梁结构中较多运用叠

文档评论(0)

me545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