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知识_培训课件.ppt

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知识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防雷保护措施 防雷保护措施主要采取安装避雷针。特别注意几个问题: 1、当建筑物高度超过一定高度时,应采取側击雷防护措施。(判断题22) 侧雷击就是从侧面打来的,因为一般建筑比较高,顶避雷带并不能完全保护住楼体,所以侧面击雷就需要加设保护。在屋顶建立避雷带,围绕设备四周采取扁钢接地。 ★2、水塔应进行防雷接地,接地电阻应不大于30Ω。 (单项选择题34,书本无) 3、闪点在45℃及以下易燃液体的开式储罐属于一级(防雷设施),要求防雷接地电阻不大于5Ω(单项选择题35)。 4、闪点在45℃及以下带有呼吸阀的易燃液体储罐、壁灌小于5mm的密闭金属容器和可燃气体密闭罐属于二级(防雷设施) ,要求防雷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单项选择题35) 三、静电的危害及控制和消除 (一)静电的危害:静电放电时容易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爆炸、火灾和电击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案例:2014年12月1日,温州市化工市场内的温州市三星乳胶有限公司在乙酸乙烯酯槽罐车卸料过程中引发火灾,造成3人烧伤。起火的点火源就是静电引起。 (二)静电控制和消除 1、采取八项措施:(1)防止形成危险性混合物;(2)工艺控制;(3)静电接地;(4)增湿;(5)化学防静电剂;(6)静电消除器;(7)防止人体带电;(8)静电屏弊。(P106-107,多项选择题17) 2、为了防止静电危害,在易燃环境中最好不要穿化纤制品物。(判断题19) 3、增湿就是提高空气的湿度,在允许湿度的工作场所普遍采用这种方法消除静电的危害。 (判断题20) 所以,在有静电危害的场所,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有利于消除静电。(判断题24) 第七节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一、基础知识 (一)燃烧三要素 物质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燃烧便不能发生。(课本P108,多项选择题18 ) (二)爆炸分类 爆炸可分为化学性爆炸和物理性爆炸两种。 1、物理性爆炸。通常指锅炉、压力容器或气瓶内的物质由于受热、碰撞等因素,使气体膨胀,压力急剧升高,超过了设备所能承受的机械强度而发生的爆炸。 2、化学性爆炸。由于物质发生极其激烈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而引起的爆炸。 (课本P108当中,判断题25) (三)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能发生爆炸。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燃烧的最低浓度,称为燃烧下限;能够发生燃烧的最高浓度,称为燃烧上限。燃烧下限和燃烧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爆炸极限。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爆炸极限,通常以其在混合物中百分比来表示;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以其在混合物中的体积重量比(克/立方米)表示,其爆炸范围19~500g/m3;乙醇爆炸范围为4.3~19.0%,即乙醇的燃烧下限浓度为4.3%,燃烧上限浓度为19.0%。显然,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课本P108 倒数3,判断题26) (四)闪点。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闪点是液体可以引起火灾危险的最低温度,液体闪点越低,它的火灾危险性越大。 (课本P109 ,判断题27,单项选择题37) 闪燃通常发生蓝色的火花,而且一闪即灭。这是因为,易燃和可燃液体在闪点时蒸发速度缓慢,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不能继续燃烧。从消防观点来说,闪燃就是火灾的先兆,在防火规范中有关物质的危险等级划分,就是以闪点为准的。 (五)燃点、自燃点 固体物质形成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在无外界火源的条件下,物质自行引发的燃烧称为自燃。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单项选择题38) 二、防火、防爆基本措施 (一)厂址及厂区平面布局。厂址要考虑自然条件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厂区要考虑各类作业、物料的危险及其防火间距等安全布局。 (二)生产场所防火、防爆对策措施。针对火灾、爆炸事故产生的原因,在工艺路线、工艺设备、工艺条件控制手段和安全装置等方面采取对策措施。 (三)消除或控制火灾、化学性爆炸的引火源和热源。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