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董其昌临古研究
董其昌临古研究——选自《董其昌书法艺术》
《东方艺术》 2011012期 作者/朱惠良
朱惠良
“学书不从临古入,必坠恶道。”
这是董其昌累积数十年学书之经验所生之感想,也是他给予有志学书者的忠告。作为中国书法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书家之一,董其昌的书法风格与书学理论均明显地左右了后世的书坛,而董氏在临古方面的实践与思想更是开历史之风,影响深远。临古是董氏学书中极重要的一环,他自十七岁(1571)开始学书,一直到八十二岁(1636)临终,从未间断过临古一事。对他而言,临习古人书迹并不止是一种学习手段,而更进一步可成为发掘创作源泉之途径。流传至今的董氏书迹中,临古之作甚多;在董氏书学论著中,以临古为主题者也占有相当大的篇幅。对临古投注极深的心力,是董氏书学之一明显特色。本文拟从梳理董其昌以前之临古观出发,进而探讨董其昌之临古观、临古历程与成果,最后再尝试深入探索董氏临古所产生之影响。
一、董其昌以前之临古观
临古是历代书家学习书法必经之途径,由临仿之体验而产生之心得,于历代书论中均可得见。在探讨董其昌临古观之先,宜对董氏之前的临古观有所了解,如此方能清楚剖析董氏临古观中之承继与创新。
晚明以前论临古之文字均零散而简短,三言两语,点到即止,极少做进一步深入地探讨。然虽属零星片段,亦足以一窥临古观演变之大概。
历来论临古必以“神”与“形”,或“意”与“法”为讨论重心,“神”与“意”是书迹抽象之内在,难以掌握,且超越言语文字所能描述之范畴;“形”与“法”是书迹具象之外在,易于模拟,可用言语文字叙述其形象结构并归纳成种种法则。大致在南宋以前,临古之最高标准是“形神兼备”,如若形神不能兼备,则得其神韵重于形模。南朝齐王僧虔(426-485)曾谓: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
者方可绍于古人。
唐李世民(599—649)则强调临书应先求其神,则自然可得其形,他说:
今吾临古人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
其骨力,而形势自在焉。
宋人对“神”与“意”之强调更有甚于前,这也是在宋书尚意的基础上一种必然的现象。蔡襄曾谓:“学习之要,惟取其神气为佳。”稍晚于蔡襄的晁补之(1053-1110)更进一步认为,若仅致力于形模之肖似,则会导致古人之精神全失,他说:
书工笔吏竭精神于日夜,尽得古人点画
之法,而模之微纤横斜,毫发必似,而古人之
妙处已亡,妙不在法也。
宋四大家之一的黄庭坚(1045-1105)也认为机械性地反复临写,只能得到表面的形貌,惟有用心用眼,仔细观察体会,才能真正掌握到古书迹之神妙,所以他论道:
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
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
苏轼(1036-1107)之书论中虽没有直接论及临古,但由他尚意不尚法之观念看来,他的临古观应与前述之宋人相当接近。黄庭坚提到苏轼曾临写十数张颜真卿书迹,“乃如人子孙,虽老少不类,皆有祖父气骨”。由此可见,苏轼之临古,形貌纵或不似原迹,但颇能得其精神。
北宋书家临古逼似原迹者首推米芾(1055-1107),他的临古书迹经常被误认为是真迹,他也颇以此自得。清代鉴赏家王澍(1668-1733)曾于米之临古帖上跋道:
海岳书法纵逸,独临古人乃极谨细,如此能事信未可测也。
此跋透露出米芾临古态度谨慎,对形模甚为重视。米芾评自己的临古“与真无异”(IO),同时对他人临摹书迹之失真处亦极表在意。(11)由此可知,米芾的临书观已与前辈有了差别。盖北宋中期以前之书家认为,临古至要者在于精神之掌握,如仅注意形模之逼似,会因此而失去古人之精神。而在米芾看来,形模之肖似是临古极其重要的一环。米芾以后,书家对临古之形似越加重视。到了南宋时期,名书论家姜夔(1155-1221)提出临古须由形似以得神情之新主张,他说:
夫临模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详谨。
姜夔这种以详谨逼真为主的临古观,当是针对南宋书坛过度发展北宋尚意不尚法之书风而发,旨在匡正时人作书己意多于古法之弊端。姜夔的主张在元代有着很大的回响,赵孟频即是将姜夔主张身体力行之第一人。
赵孟烦对姜夔之书论极为推重,这由他数度临写姜氏所作之“续书谱》可看出(13),赵氏之临古书迹与原本极为近似,明代鉴赏家何良俊(约1500-1550)谓赵氏勤于临池,其临古之作不但书迹相同,行款亦皆酷似。 由流传至今的赵临独孤本定武兰亭与其范本之比较,可以清楚看出,赵氏不但一笔不差地依原迹临写,行款更是丝毫不加更改,完全遵照原样,赵孟烦之临古在形似方面确实达到了最高峰。赵氏对古法之锐意恢复,深为明代前期书家所赞赏。祝允明(1460-1526)即认为赵氏“独振国手,遍友历代,归宿晋唐,良是独步”(15)。他更引用前人评赵孟烦“临古不使毫发出法度外,故动静无遗失”之语表示对赵氏之倾倒。(16)不过,当时书坛也存在着反对赵氏临古模式之声浪,如李应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视觉与艺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安交通大学.docx
- 2024年四川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规划蓝皮书》.pdf
- 黄冈360°定制密卷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pdf
- 工程量清单编制中存在问题剖析.doc VIP
- 13SR425 室外热力管道检查井.docx VIP
-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安全知识培训说课课件PPT.pptx VIP
- 综合管理部年度工作总结PPT.pptx VIP
- 大学日语 发展篇(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章节测验答案(课程ID:1206146813).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