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语16秋《唐古文研究》作业1
17春16秋《唐宋古文研究》1
一、单选(共 15 道,共 60 分。)
1. 私家著述类散文中,属于语录体散文的是( )。
A. 《国语》
B. 《荀子》
C. 《论语》
D. 《孙子》
标准解:
2. 唐初修类书与文学相关的目的是为了( )
A. 骈丽徘偶文章之用
B. 学习行文技巧
C. 革新骈俪文风
D. 研习散文之用
标准解:
3. “春秋辞令”是指下列那本书的语言特点的( )
A. 《春秋》
B. 《战国策》
C. 《国语》
D. 《左传》
标准解:
4. 最早有意识地出于功利目的而提倡散体文的,历来认为是西魏的宇文泰、( )等人。
A. 苏绰
B. 欧阳修
C. 韩愈
D. 柳宗元
标准解:
5. 韩愈《送孟东野序》中“鸣”字用法各不同体现了散文哪个文学语言特征( )。
A. 散文为主,杂用一些排偶、对句,很少用四六
B. 参差错落、抑扬顿锉的节奏,使得文气雄健奔放
C. 讲究朴素美,讲究翻新,创造新词句,不用或少用典故与藻丽
D. 比较注意于口语入文
标准解:
6. 在西方,古代汉语文学中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汇是( )。
A. 诗歌
B. 散文
C. 戏剧
D. 小说
标准解:
7. 关于散文的发展,柳宗元曾有一个说法,认为魏晋之文( )。
A. 简而野
B. 荡而靡
C. 慷慨通脱
D. 工丽与质野并存
标准解:
8. 从东汉到隋,( )称之为“文学的自学时代”。
A. 鲁迅
B. 朱自清
C. 胡适
D. 钱钟书
标准解:
9. “散文”二字最早出现在文献( )中。
A. 刘勰《文心雕龙》
B. 西晋木华《海赋》
C. 韩愈《与冯宿论文书》
D. 刘师培《论文杂记》
标准解:
10. 骈文正式成体是在( )
A. 西晋
B. 东汉
C. 西汉
D. 魏
标准解:
11. 骈文未起之前就有了丽词,从下列哪个方面不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
A. 对于技巧的追求
B. 联想
C. 事证
D. 音韵变化
标准解:
12. 隋朝王通《文中子》一书模拟( )形式
A. 《孟子》
B. 《论语》
C. 《左传》
D. 《汉书》
标准解:
13. 唐初文风的缓慢变化不体现在哪个方面( )
A. 文学思想向教化说变
B. 绮艳而不放荡
C. 纵欲已经没有了,有了一股清新之气
D. 完全摆脱梁陈文风的影响。
标准解:
14. 不是初唐四杰的是( )
A. 王勃
B. 杨炯
C. 陈子昂
D. 骆宾王
标准解:
15. 被称为“文章之衰”的时期是( )。
A. 西汉
B. 殷周
C. 先秦两汉
D. “八代”
标准解:
16秋《唐宋古文研究》1
二、判断(共 10 道,共 40 分。)
1. 《左传》属于私家著述类散文。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解:
2. 《非有先生论》还不是文艺性散文。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解:
3. 先秦时期人们使用“文”时的狭义则泛指所有学术与文献典籍。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解:
4. 八代之文并非一无可取,在学术思想上,在文章体裁上,在写作方法上,都有不可磨灭之处。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解:
5. 韩愈在其《乞巧文》最早提出骈文的。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解:
6. 骈文之讲求用韵,大致是每两句为一联,每联句末二字平仄互异,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之美。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解:
7. “中国古代散文”对古代文学来说它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解:
8. “中国古代散文”是现代人使用的概念,胡适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解:
9. 殷以前的虞、夏已经留下少量的散文。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解:
10. 先秦文章的骈俪是出于自然,并非刻意安排。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解:
traffic structure it will be difficult to meet the are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ravel needs of the people, in response to the demand for travel i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new developments and changes, it is imperative to provide a large volume of rail traffic. 2, the level of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s, optimization of urban
traffic structure i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