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丙烯制冷系统换热器内漏判断及处理措施.doc

2015-01丙烯制冷系统换热器内漏判断及处理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01丙烯制冷系统换热器内漏判断及处理措施

丙烯制冷系统换热器内漏判断及处理措施 (论文编号 2015-01)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沙(天津)石化乙烯装置丙烯制冷系统的作用及流程,叙述了丙烯制冷系统中用户2#干燥器进料冷却器(EA207)内漏后的分析判断过程,以及后续维持装置运行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 丙烯制冷 轻重组分 内漏 安全运行 1. 丙烯制冷系统作用 中沙(天津)石化乙烯装置丙烯制冷系统(GB501系统)是一个封闭的四段制冷系统,由带有相关段间罐和换热器的多段离心压缩机组成。系统使用的冷剂是装置自产的聚合级丙烯(丙烯含量高于99.6%),为工艺系统各用户提供4个温度等级的冷剂:-40℃,-28℃,-4℃和13℃,通过在这些温度等级相对应的压力上汽化丙烯来提供冷量,以满足工艺流程各级别用户对冷量的需求[1]。 2.丙烯制冷系统流程描述及内漏换热器判断 2.1丙烯制冷系统流程描述 丙烯制冷系统工艺流程图见图1.各段吸入的气相丙烯在丙烯制冷压缩机(GB501)中被压缩,并在出口冷却器(EA-501 A/B/C/D)里用1.634MPag和40℃的冷却水冷凝。从出口冷却器来的40℃的液态丙烯冷剂,先流过丙烯冷剂收集罐(FA-505),然后在9#尾气换热器(EA-319X)里将流出的工艺物流加热而自身被过冷。 丙烯冷剂经过各四段用户,从用户中取热而自身被汽化同时给用户制冷。此后进入四段吸入罐(FA504)。气相做为压缩机四段吸入,液相送至二段排出罐(FA503)。FA503中气相与压缩机二段排出气相汇合后给乙烯精馏塔再沸器(EA410)加热,液相通过用户送至二段吸入罐(FA502),FA502气相做为压缩机二段吸入,液相用于给一段用户制冷,经过各一段用户后,液相丙烯冷剂被汽化后送至一段吸入罐(FA501),一段吸入罐的气相做为一段吸入。 图1 丙烯制冷系统流程简图 GB501—丙烯制冷压缩机;FA505—丙烯冷剂收集罐;EA319X—9#尾气换热器; FA504—压缩机四段吸入罐; EA207—干燥器进料2#激冷器; EA413—高压乙烯产品汽化器;EA653X—2#二元冷剂冷却器;FA503—压缩机二段排出罐;EA410—乙烯精馏塔再沸器;FA502—压缩机二段吸入罐;EA654X—3#二元冷剂冷却器;FA501—压缩机一段吸入罐; EA411A/B—乙烯精馏塔冷凝器;FA318—EA-318X液体丙烯收集罐; EA501—压缩机出口冷却器;EA302—脱甲烷塔进料1#冷却器 2.2 2#干燥器进料冷却器(EA207)作用 2#干燥器进料冷却器(EA207)是丙烯制冷系统13℃用户,壳程物料为丙烯冷剂,操作压力0.74Mpa;管程物料为裂解气,操作压力3.95Mpa。EA207的作用是用13℃丙烯冷剂将裂解气冷却至15℃左右,以保证裂解气在合适的温度进入裂解气干燥器进行干燥。 2.3 EA207内漏判断过程 2013年9月29日,丙烯冷剂用户乙烯精馏塔冷凝器EA411A/B冷凝效果变差,乙烯精馏塔DA-402塔压逐渐升高。丙烯冷剂用户液体丙烯收集罐FA318入口处出现冻堵的情况。 发现问题后装置立即在相应位置注入甲醇解决了冻堵问题,同时制定排查措施,检查丙烯制冷系统各换热器情况并取样分析,分析数据显示丙烯制冷系统露点为-46℃,丙烯冷剂组成中含有一定量的重组分及轻组分,同时从EA207丙烯侧LD导淋处可排出游离水。取样点的分析项目及组成见表1。 分析项目 系统中高点 取样 系统中低点取样 分析项目 系统中高点 取样 系统中低点 取样 氢气hydrogen,%(v/v) 0.26 0 丙二烯Propadiene,%(v/v) 0.01 0.02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v/v) 0 0 乙炔acetylene,%(v/v) 0.02 0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v/v) 0 0 反二丁烯trans-2-butene,%(v/v) 0 0.27 甲烷methane,%(v/v) 0.8 0.01 1-丁烯1-butene,%(v/v) 0.01 0.6 乙烷ethane,%(v/v) 0.18 0 异丁烯butylene-2,%(v/v) 0.02 1 乙烯ethylene,%(v/v) 1.94 0.01 顺二丁烯cis-2-butene,%(v/v) 0 0.24 丙烷propane,%(v/v) 0.25 0.32 异戊烷isopentane,%(v/v) 0 0.26 环丙烷,%(v/v) 0 0 正戊烷N-pentane,%(v/v) 0 0.3 丙烯propylene,%(v/v) 95.48 89.57 1,3-丁二烯1,3-butadiene,%(v/v) 0.04 2.17 异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