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胆胀中医外治
胆 胀
胆胀是指胆腑气机通降失常所引起的以右胁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胆胀为肝胆系病证中的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所称的慢性胆囊炎、慢性胆管炎、胆石症相似,临床见有以右胁痛胀,反复发作为主症的疾病,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以右胁胀痛,脘腹胀满,善太息,口苦恶心,嗳气为主症。
2.起病缓慢,多反复发作,病发多有诱因,如饱餐油腻、恼怒、劳累等。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
3.实验室检查如十二指肠引流、B超检查、腹部X线平片、CT等有助诊断。
4.应注意与胁痛、胃痛、真心痛等病证相鉴别。
【辨证】
①肝胆气郁:右胁胀满疼痛,连及右肩,遇怒加重,胸闷善太息,嗳气频作,吞酸嗳腐,苔白腻,脉弦大。
②气滞血瘀:右胁部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晦暗,口干口苦,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脉弦细涩。
③胆腑郁热:右胁部灼热疼痛,口苦咽干,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溲短赤,心烦失眠易怒,舌红苔黄厚而干,脉弦数。
④肝胆湿热:右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粘滞,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滑。
⑤阴虚郁滞:右胁隐隐作痛,或略有灼热感,口燥咽干,急躁易怒,胸中烦热,头晕目眩,午后低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⑥阳虚郁滞:右胁隐隐胀痛,时作时止,脘腹胀满,呕吐清涎,畏寒肢凉,神疲气短,乏力倦怠,舌淡苔白腻,脉弦弱无力。
【治疗】
穴位敷贴
①方一(胆系结石)
取穴 神阙
处方 金黄散(含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2.5kg 、天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1 kg,天花粉5 kg。
操作 取金黄散适量,开水调敷,外敷贴脐中。
②方二(胆系结石)
取穴 神阙
处方 中药散剂(含金钱草、白芷、青皮、虎杖各30 g 、郁金、乳香、血蝎各20 g,大黄、芒硝各60 g、冰片10 g。气滞型加木香30g ,湿热型加桑枝30 g 。研末装瓶备用。
操作 取中药散剂60 g ,加蜂蜜调糊,外敷胆囊投影区及神阙穴,每晚睡前1次,次日晨取下。疗程间隔5日。开水调敷,外敷贴脐中。
②方三(胆系结石)
取穴 神阙
处方 溶石排石散(含土鳖虫、鸡内金、威灵仙、炮穿山甲(代)、海金沙、黄芩
各20 g 、麝香1 g。
操作 共研为极细末,装瓶备用,取4g,加精食盐0.5 g,用醋(或高度白酒)适量,制成药丸,置神阙,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晚间可用热水袋热敷30-40分钟,4周为1疗程。
2.耳针法
(1)耳针方一(胆系结石)
取穴 肝、胆管、三焦、内分泌、膈穴。
操作 将王不留行籽置于胶布上,贴压于一侧耳穴上,双耳交替,每周贴2次,10次为1疗程。每次按压15分钟,每日3次,以双耳廓发红、发热为得气。
(2)耳针方二(胆系结石)
取穴 肝、胆、脾、胃。
操作 将王不留行籽置于胶布上,贴压于一侧耳穴上,每天自行按压耳穴,每天自行按压4-5次;3日换药1次,双耳交替使用,以双耳廓发红、发热为得气。
(3)耳针方三(胆囊炎)
取穴 主耳穴:肝、胆、神门(或皮质下)。
配耳穴:胃、小肠、大肠、直肠下端、三焦、内分泌、耳廓背部相应穴。操作 将王不留行籽置于胶布上,贴压于一侧耳穴上,每天自行按压耳穴,餐后
半小时按压30分钟,每日3次,每周1-2次,10次为1疗程,双耳交替使用, 以双耳廓发红、发热为得气。
3. 针刺治疗
治法 疏泄肝胆,清化湿热。以少阳经穴为主。
处方 阳陵泉、丘墟、日月、至阳、后溪
配穴 痛甚:中脘、外丘、天宗
发热:胆俞、侠溪、外关、委阳
呕吐:上脘、内关、梁丘
腹胀:天枢、阴陵泉
4.拔罐治疗
取穴 肝俞、胆俞、胃俞。
操作 采用留针拔罐法。先用毫针刺入,有针感后留针拔罐15-20分钟。
5. 刮痧治疗
取穴 中脘、天宗、阿是穴、胆俞、足三里。
操作 用刮痧、点揉法。先强压点揉中脘穴3-5分钟,并寻找压痛点(多在背部,每取1或2个压痛点),再刮天宗、阿是穴、胆俞、足三里,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痧痕未消失时,改用点揉,已消失仍用刮痧法。
6. 按摩外治法
取穴 胆区压痛点(位于涌泉附近寻找压痛点)、肝俞、胆俞、三阴交、胆囊穴(阳陵泉穴下1寸处)。
操作 ①按揉胆区压痛点3分钟。
②按揉肝俞、胆俞各2分钟。
③按揉三阴交、胆囊穴各1分钟。
8. 指压外治
取穴 胆俞。
操作 用拇指在右侧胆胆俞穴用力按摩,即可感到右背部有酸重的感觉,并向上下方向放射。此时胆绞痛顿时减轻,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