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03第三讲G蛋白.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3第三讲G蛋白.ppt

研究生论坛:以DNA双螺旋模型发表50周年为契机的生命科学前沿研究生论坛(4月26日开坛) 程晴已经将专辑论文上载到ftp上. 细胞信号转导 第三章 G蛋白与跨膜信号转换 1980,s,Rodbell等发现跨膜信号传导需要GTP存在 后来,Gilman等人发现Gs(刺激型G蛋白)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作用及其功能 两人并由此获199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9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G.Gilman M.Rodbell G-proteins and the role of these proteins in signal transduction in cells G-蛋白又称鸟苷酸调节蛋白(guanine nucleotide regulatory protein),是位于受体与效应底物分子之间的偶联蛋白。 G-蛋白如此命名是因为这类蛋白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连接在GTP上。 异源三聚体G蛋白在SDS电泳图上可看到α、β、γ3种亚基 α亚基单体分子量为39-52kD 不同的G蛋白由不同的α亚基基因编码 β、γ亚基尽管是两个不同基因的产物,但在自然状态下,β与γ亚基以非共价紧密结合,只有在变性条件下才能分开 被激活的G蛋白就与效应蛋白相互作用,改变了第二信使的浓度,从而发生信号转导响应。 细胞表面的受体通过与其相应配体作用后,可经不同种类的G蛋白偶联, 分别发挥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与G蛋白偶联的多种受体具有共同的结构功能特点: 分子量40~50kDa左右,由350~500氨基酸组成,形成7个由疏水氨基酸组成的α螺旋区段,反复7次穿越细胞膜的脂质双层。 Enzymes activated by G-proteins catalyze the synthesis of second messengers 它们从外界接受信息,进行调整,集合,放大,再传递到细胞内的功能器上,从而控制最基本的生命过程,起到信息换能器的作用 一旦G-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就会导致疾病 Effect of the bacterial toxin on G proteins The bacterium discovered by Robert Koch in 1884, can be killed by antibiotics, but the disease is caused by a bacterial toxin, which irreversibly activates the G proteins of epithelial cells in the intestine. 霍乱由霍乱杆菌引起,霍乱杆菌可以产生霍乱毒素 G-蛋白与疾病 霍乱,一种烈性胃肠道传染病,由霍乱杆菌引起,霍乱杆菌产生霍乱毒素,霍乱毒素可以改变G-蛋白的结构,从而影响水和盐从肠道的吸收,引起严重的脱水。 Effect of the bacterial toxin on G proteins Cholera toxin 由两种肽链组成,其一是ADP-核糖转移酶,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 alpha亚基不可逆的修饰,使它可与GTP结合,但丧失了GTP酶的活性, GTP不能水解为GDP 活化的alpha亚基始终结合在腺苷酸环化酶上,使其长久活化 Effect of the bacterial toxin on G proteins 细胞质中的cAMP增加了100倍以上 导致膜蛋白让大量 水分进入肠腔,造成严重腹泻 阐明霍乱的致病机制 进一步证实G蛋白作用模型 G-蛋白发现的意义 阐明:胞外信号如何转变为胞内信号! 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知道细胞是如何接受外界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为生理学家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前景。 生理学家们发现G-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改变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很多重大疾病都密切相关。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物靶标,在当今前50种最畅销的上市药物中,20%属于G蛋白受体相关药物。 最近对G-蛋白的研究又有很多新的进展,如发现G-蛋白偶联受体可以介导神经轴突生长的导向。 G蛋白偶联信号传导系统在简单真核生物、昆虫、高等动物及植物中普遍存在。 目前对该系统各组份的不断研究,已成为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热点。 Caltech的Goddard实验室推测G蛋白偶联受体高级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目前仍然只解出了一个G蛋白偶联受体的高级结构(视蛋白),如何从一级结构推测高级结构和功能呢? Caltech的文章说他们有个方法,和实验的结果比较符合。? Proc. Natl. Acad. Sci. USA, Vol. 99,

文档评论(0)

报告论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