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以下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重视预防工作的开展 开展心身医学知识培训工作 重视流行病学调查和群体研究 加强病因病机研究 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进一步探讨内在机制 注重疗效标准的量化研究 借鉴现代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对疗效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等量化研究,综合分析心身疾病的临床演变规律。 (2)加强病因病机研究 从生物学、心理社会等角度进一步探讨其内在机制,尤其是 “中介机制”的研究,为临床运用中药、针灸、心理及音乐等多 手段、综合治疗心身疾病奠定基础. (3)注重疗效标准的量化研究 吸纳现代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对患者的主观感受及客观 变化加以检、测、分析,进行量化研究,从心身宏、微观角度综 合分析心身疾病的临床演变规律,为客观真实地评估具体的或综 合的中医药治疗心身疾病方案提供指导。 * * * * 心身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 广西中医药大学 心身疾病概述 (一)定义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 , 又称心理生理疾患。 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广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疾病。 1950年美国科学家亚历山大(F. Alexander)提出七类经典心身疾病: 消化性溃疡 溃疡性结肠炎 甲状腺功能亢进 类风湿性关节炎 原发性高血压 支气管哮喘 神经性皮炎 心身疾病概念的变迁 DSM-Ⅰ:心身疾病 (1952年) DSM-Ⅱ:心理生理自主神经与内脏反应(1968年) DSM-Ⅲ:影响身体状况的心理因素 (1980年) DSM-Ⅳ:影响医学情况的心理因素 (1987年) ICD-10 :心理生理障碍---精神因素引起生理功能------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1994年) 中医药防治心身疾病中的优势 中医理论蕴涵大量的“心身相关”思想 历代医家在实践中积累丰富诊疗经验 (二)特征 1943年美国科学家哈雷德提出心身疾病具有以. 下特点: 发病因素与情绪障碍有关。 大多与某种特殊的性格类型有关。 发病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同一患者可以有几种疾病同时存在或交替发生。 常常有相同或类似的家族史。 病程往往有缓解和复发的倾向。 (三)分类 近年来,人们开始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研究心与身的关系,发现心身疾病范围很广,涉及临床各科,几乎包括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等系统所有疾病,病变主要累及植物神经所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四)发病率 WHO(1999)报道 欧美国家患病率为 10%~60%。 2005年上海综合性医院初诊病人中,心身疾病患病率为33.2%,其中: 住院病人中1/3患有身心疾病 内分泌:75.4% 心血管:60.3% 呼吸:55.6% 普通内科:30.8% 皮肤科:26.6% (五)病因病机 目前,中医学关于心身疾病的病因病机较为公认 的认识为:心身疾病的主要由情志内伤所引起,七情 太过或不及均会损及相应脏腑而出现躯体疾病,反之 脏腑病变也可引起相应的情志异常。 正常情志 促进身心健康 异常情志 (太过或不及) 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 生物 因素 遗传基因 个体身体素质, 疾病的基因基础和易感性, 生理、生化、内分泌、解剖特点 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特征 心理 因素 社会 文化 因素 早期经历、 依恋风格、 后期生活经验 产前情况 养育情况 父母教养方式 家庭环境 学校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目前动机、态度, 行为风格、应对方式 人格特征 应 激 事 件 (积累) 发病 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关系示意图 心身疾病的预防 “治未病”作为中医学预防疾病的重要理论之一, 至今仍在临床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该理论注重精神、情 志调摄,强调保持情志调畅,以建立良好的心理防御机 制,减轻或消除心理冲突引起的不愉快情绪,从而预防 心身疾病的发生,达到保持健康之目的。 预防原则及方法: 保持心身愉悦 保持乐观心境、心胸宽大,减少负性情绪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健全人格正确认知各种生活事件 饮食起居有节 养成健康饮食与生活方式,矫正各种不良行为 劳逸张弛适度 不超负荷工作,学会心身放松技术 心身疾病的诊断 诊断要点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刺激关系密切 器质性病理过程明确及临床躯体症状、阳性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的特异性发现。 排除躯体疾病和神经症的诊断 中医诊断方法 传统四诊 通过望、闻、问、切方法收集基本病史 询问病人心理、社会等与心身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因素 心理测量 现代常用心理测评量表:SCL-90、SDS等 中医特色问卷量表 :七情问卷、体质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