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YING * * * 箭头所示为人血液中性粒细胞内无形体包涵体(X1000, JS Dumler) ; 专性细胞内寄生菌,缺乏经典糖代谢途径,依赖宿主酶系统进行代谢及生长繁殖; 病原治疗 1.四环素类抗生素 (1)强力霉素(多西环素) 为首选药物 应早期、足量使用。 成人口服:0.1g/次, 1日2次, 必要时首剂可加倍。 一般病例口服即可,重症患者可考虑静脉给药。 (2)四环素 口服:成人常用量为0.25-0.5g/次,每6小时1次 静脉滴注:成人一日1-1.5g,分2-3次给药;住院患者主张静脉给药。 四环素毒副作用较多,孕妇和儿童慎用。 强力霉素或四环素治疗疗程不少于7天。 一般用至退热后至少3天,或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回升,各种酶学指标基本正常,症状完全改善。 早期使用强力霉素或四环素等药物,一般可在24~48小时内退热。 因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尚缺乏快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可对疑似病例进行经验性治疗 一般用药3~4天仍不见效者,可考虑排除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诊断 重症病例不能排除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的加用病毒唑(利巴韦林) 2.利福平:儿童、对强力霉素过敏或不宜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者,选用利福平。 成人450~600mg,每日一次口服。 3.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 磺胺类药有促进病原体繁殖作用,应禁用。 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 高热量、适量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 多饮水, 注意口腔卫生, 保持皮肤清洁。 一般治疗 对病情较重患者,应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以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体弱或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者可给予胃肠营养、新鲜血浆、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治疗,以改善全身机能状态、提高机体抵抗力。 对症支持治疗 1. 对高热者可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药物退热。 2. 对有明显出血者,可输血小板、血浆。 3. 对合并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可早期使用肝素。 4. 对粒细胞严重低下患者,可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对症支持治疗 5. 对少尿患者, 应碱化尿液, 注意监测血压和血容量变化。 对足量补液后仍少尿者,可用利尿剂。 如出现急性肾衰时,可进行相应处理。 6. 心功能不全者, 应绝对卧床休息, 可用强心药、利尿剂控制心衰。 对症支持治疗 7. 应慎用激素。 国外有文献报道,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可能会加重病情并增强疾病的传染性,故应慎用。 对中毒症状明显的重症患者,在使用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可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 预防控制措施 蜱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应尽量避免在此类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尤其是已发现过病人的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穿着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可防止蜱的附着或叮咬,且容易发现附着的蜱。 也可在暴露的皮肤和衣服上喷涂避蚊胺(DEET)等驱避剂进行防护。 预防控制措施 在蜱栖息地活动时或活动后,应仔细检查身体上有无蜱附着。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蜱除去。 因蜱体上或皮肤破损处的液体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 预防控制措施 蜱可寄生在家畜或宠物的体表。 如发现动物体表有蜱寄生时,应减少与动物的接触,避免被蜱叮咬。 隔离及防护 对于一般病例,按照虫媒传染病进行常规防护。 在治疗或护理危重病人时,尤其病人有出血现象时,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 病人的管理 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 一般不需要对病人实施隔离。 出院标准 体温正常、 症状消失、 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明显改善后,可出院。 预后 据国外报道,病死率低于1%. 如能及时处理,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如出现败血症、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衰、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易导致死亡。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预防控制要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1-08-12 研究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 为了指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的预防,指导医疗卫生人员和接触者在诊治、流调、护理和死亡病人尸体处理过程中的防护和感染控制,特制定本要点 一、病例隔离与管理 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呕血、咯血、牙龈出血、血便或血尿等出血表现,对无出血表现的病人实施标准预防 有出血表现的病人应住院治疗,尽量单间隔离并张贴明确标识。 病人诊疗用品专人专用,诊疗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尽量减少探视,所有进出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