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人性觉及其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哲学的人性觉及其意义

哲学的人性自觉及其意义 ——中西马哲学会通的一个内在性平面 孙利天/张岩磊 【专题名称】哲学原理 【专 题 号】B1 【复印期号】2011年05期 【原文出处】《长白学刊》(长春)2011年1期第5~10页 【英文标题】Human Consciousness of Philosophy and Its Significance: Internality Plane for Merging Chinese Philosophy, Western Philosophy and Marxist Philosophy 【作者简介】孙利天,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12; 张岩磊,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孙利天(1952-),男,吉林舒兰人,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张岩磊(1982-),男,山东日照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内容提要】 在人性自觉这个内在性平面上,对两千多年以来的中、西传统哲学和马克思及西方后现代哲学思想进行一个简单的勾勒,得出一个概略的哲学地图是有意义的尝试性努力。哲学从人性的“混沌”中开展出不同向度的理性平面,为人们带来了自我理解的观念框架。西方古典哲学对人性的理性自觉,中国传统哲学对人性的德性自觉,马克思和后现代哲学对人性的社会性自觉,等等,既都有自然人性的客观依据,也都是自觉判断,是规划和引导人类文明的希望和理想。 【关 键 词】人性自觉/中西马哲学会通/内在性平面EE132UU8523202 [中图分类号]B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78(2011)01-0005-06 自黑格尔之后,一种致力于构建可包罗万象的大全式的体系化的哲学工作已无可能,但是正如马克思所揭示的,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其时代精神的精华,要构建当今时代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或者说要构建真正有中国特色的可以走向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那么,中、西、马哲学的会通问题就是一个不可规避的问题。本文尝试从人性自觉的维度或者用德勒兹式的话说,从人性自觉这样一个内在性的平面切入中西马哲学会通这样一个等同于哲学自身的“混沌”,让思想沿着这个切面飞掠,希望从中寻找创造新概念、构建新哲学的灵感。 一、西方古典哲学的理性自觉 西方哲学诞生在古希腊,一直到今天,人们公认希腊哲学是欧洲文化的摇篮。按照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说法,普遍的希腊理性精神是欧洲文明的根本,是欧洲文明的标志。这表明在古爱琴海那样一些小岛屿上,一些小的城邦国家,诞生了影响数千年,甚而影响到我们今天当下中国的希腊哲学。那么,希腊哲学到底有什么特点能够对人类文明产生如此重大的根本性的影响? 按照西塞罗的理解,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的人。对苏格拉底来说,“认识你自己”远比认识天上的事情重要得多。借助“精神助产术”,在一种近乎诘难的对话中,苏格拉底试图帮助人们以反思的形式寻找内在于心灵抑或灵魂之中的外部事物的普遍真理或原则。而对苏格拉底来说,这里的真理或原则就是德性,而德性就是知识,由此,认识自己就是认识内在于自我之中的普遍的德性。按照黑格尔的解读,“苏格拉底的原则就是:人必须从他自己去找到他的天职、他的目的、世界的最终目的、真理、自在自为的东西,必须通过他自己而达到真理。这就是意识复归于自己。”[1](P41)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未经反省的人生是无意义的”,苏格拉底明确的倡导人们过一种明明白白的、自觉的、理性的、德性的从而就是有意义的伦理生活。这种通过自我自觉地对真理的“反省”或者如柏拉图所说的“回忆”以获得生活的规范进而从外在的神谕、传统、习俗、乃至道德法律等盲从中解放出来,正是对人性的理性自觉和体认,也即是一种理论或说理性生活和自由生活的理想。 苏格拉底之后,柏拉图以其“理念论”把苏格拉底内在于心灵之中的原则提升出来,成为不仅仅是德性原理而且是万事万物——宇宙的原始、永恒的原理。理念成为思想也即理性的真正对象。理念不仅具有认识的目的也具有生活的目的,这样一来,理念不仅是价值论意义上的“善”并且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真”,而更为根本的成为本体论意义上的真正的“存在”。“在柏拉图看来,哲学给予个人以他所必须遵循的方向,以便认识个别事物;但是柏拉图一般的把对于神圣对象的考察(在生活中)当做绝对幸福或幸福生活的本身。”[1](P223)这里的“神圣对象”即是“理念”,而理念是万事万物永恒的真理。柏拉图把哲学家定义为“渴欲观赏真理的人”,那么对一个哲人来说,通过灵魂的不断“回忆”、通过“死亡练习”他得以走出洞穴,获得永恒而神圣的理性生活。从而“纯粹理论生活的理想具有了超凡脱俗的神圣光辉,而人的理性本身也具有了实在性的存在论意义。”

文档评论(0)

vtangoj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