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8客体关系的发展心理学
斯皮茨(Rene A. Spitz) 1957《是与否:论人类交往的发生》 1959《自我形成的发生场论》 1965《生命的第一年》 此外还有60多篇论文 斯皮茨(Rene A. Spitz) 研究方向:发展问题,对于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他采用一种微观观察研究策略,着重分析了生命第一年的发展状况. 研究方法:倡导对婴儿和儿童进行直接的观察,把对儿童的观察资料拍摄成影像.他是使用这种方法的先驱. 研究对象:一出生就被遗弃的婴儿 情绪饥饿超过三个月:眼睛协同能力就会衰退,出现活动迟滞,幼儿愈发变得无精打采 满两周岁前:三分之一的孩子会死亡。 活到四岁的幸存者:几乎不能坐立言行。 母亲在最初三个月回来:情况会好转。 如果缺乏与有爱心的养育者接触,导致的结果是致命的。 如果食物不是重要的,那么养育者提供的到底是什么? 外界环境如何影响内心的发展? 假 设 客体:本能冲动的目标,通过它,本能张力得以释放。 斯皮茨:除了力比多目的之外,还有一组能力,与力比多的寻求快感相平行,在自我中起源并发展,就是个体能逐渐发展出关爱的感觉和深度愉悦的个人接触。 心理融合 出生后,婴儿跟母亲处在一种心理融合的状态,延续着在子宫时与母亲的心理寄生关系,婴儿和母亲像连体人。如果突然分离,或者婴儿渐进独立的过程被剥夺,婴儿都会有灭顶之灾。 婴儿好比是恢复视力的盲人:被大量刺激所淹没 复杂的互动模式,在母婴之间发展出一种“对话”。 母亲使用一种整体感觉系统,通过躯体接触、身体紧张、体态、动作、节律、语调与婴儿交流 婴儿是被动接受的,他会强烈的被母亲所创造的情感气氛所影响:这里安全嘛?这样好吗?这是事物嘛?这个可怕吗?通过这种交流,婴儿渐渐建立了自己感知能力的地基。 发展的理论:Mahler Mahler的方法是针对母亲与其婴儿间互动的观察。 从母子间互动的重复、外显行为的观察,Mahler推断有所谓“前语言期的心理过程”在孩童身上发生。 这些关于生命头三年的内在心理事件的描述对客体关系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贡献. 成熟顺序:儿童从对母亲的共生依恋状态转向实现稳定的自主认同的过程。 三个发展阶段:自闭阶段、共生阶段和分离一个体化阶段。 不同於传统弗洛依德有关发展的本能模式 最主要的冲突,即对自主的追求和要停留在与母亲的融合状态中的强烈欲望之间的冲突。 儿童解决这种冲突的程度,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不带病态地走完一生。 1、自闭:(0~2个月) 绝大部分时间在睡眠,此时并未对母体表现出特别的兴趣,意识不到其他人 受根深蒂固的反射所指引,而不是意识 婴儿主要关心自己紧张程度的降低,几乎意识不到有另外一个人对他是负责的。婴儿将能量贯注在自己身上 2、共生:(2~6个月) 出生后出生后第二个月的某个时候,大概第五周,紧张程度的降低与婴儿的主要抚养者(主要是母亲)之间的联系才建立起来。这是共生阶段开始的标志。 微笑反应首先出现在对母亲面孔的反应中。婴儿仍然继续将母亲体验为同一人际关系系统的一部分。 当母亲情绪上沮丧时,婴儿可能也会以一种沮丧的方式来回应—即使食物、温暖和其他生理必需品都存在 2-3月的时候,母亲带有情感的脸对婴儿来说是最有力的刺激,婴儿会寻求和母亲的联系。 这时候出现相互凝视(mutual gazing),相互微笑,婴儿通过咕咕不明的音节和一些手部的移动来回应母亲的微笑,然后母亲开始模仿婴儿的言语和动作。……通常由婴儿来决定这个过程的结束。 母子之间的交互舞蹈(mutual dance/ synchronous) Beebe等人对母子录像进行了逐帧研究,发现了母子互动的交互协调同步性,这种舞蹈帮助孩子体验到各种可控的情绪状态。(Beebe et al, 1997) 同时这种共振会可以缓解、平稳孩子的情绪 孩子哭泣——母亲能意识到——平复其情绪 失调 重要的是,不协调和不对称的沟通是如何得到修补的。 失调—婴儿痛苦烦躁—母亲痛苦烦躁(恶性循环) 失调—婴儿痛苦烦躁—母亲恢复有意识的协调共振—婴儿“原谅”母亲(良性循环) 母亲不可能持续和婴儿沟通,而且有些婴儿由于遗传等因素,的确难于沟通。这时候就需要伴侣的协助,以及伴侣的共振协调。 使用奶妈,代养人等方法并没有发现灾难性后果,但是使用不熟悉的照养人的确发现会造成很多婴儿极端的痛苦(Bowlby,1958,1969; Spitz,1965) 足够好的母亲(温尼科特): (1)50%的次数能把孩子的情绪平复下来 (2)能修补照顾中的过错 如果长期不能修补,就会形成不安全依恋 母亲和孩子主要通过情绪、感觉、直觉沟通,孩子的情商就比较高。母亲很容易焦虑,那么孩子往往也不知道怎么样处理自己的情绪。 3、分离与个体化: (6~36个月) 亚阶段构成: 分化亚阶段、实践亚阶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