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质量监督全解
产品质量法 我国于1993年发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草案),使我国商品质量管理工作纳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这为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提供了法律依据。 《产品质量法》中对产品生产者、仓储者、运输者、销售者应承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产品质量义务,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产品质量国事纠纷的处理和产品质量问题的法律责任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产品责任法 产品责任法是指由于产品的缺陷造成消费者人身或财产的损害,消费者要求赔偿时该产品制造者或销售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其规定大多是强制性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产品责任法的形式 疏忽责任 担保责任 严格责任 产品责任法的形式 疏忽责任是指由于生产者或销售者的疏忽而使产品带有缺陷,从而造成消费者人身或财产损害、生产者或销售者对此应承担的责任。 担保责任指卖方就所销售的产品的质量向买方作出了保证,如果因产品不符合卖方的保证而造成伤害或损失,买方对此应负有责任。 严格责任指不论是产品的制造者还是销售者与消费者或用户之间有无合同关系,也不论他们在制造或销售产品过程中是否有过失,只要产品有缺陷,对消费者或用户有不合理的危险,致使他人身或财产遭受损害,该产品的制造者或销售者就应当承担责任。 产品责任法的形式 举例: 目前除各国制定的产品责任法规外,还有区域性的国际公约:欧共体制定的《关于造成人身伤亡的产品责任公约》(简称斯特拉斯堡公约)、《关于产品责任适用法律公约》(简称海牙公约)等。 我国产品责任立法:《民法通则》、《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产品质量法》 消费者保护法 对于消费者权益直接的法律保护有各国的国内法和国际公约,如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基本法、买卖法、合同法以及食品、医药、卫生、家庭用品、化妆品、家用电器商品等的质量、包装、计量、安全等法规。 对消费者权益见接的法律保护有广告法、商标法、物价法、物资和市场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法规。 消费者保护法 我国于1994年正式实施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日本于1968年颁布了《消费者保护基本法》。1985年第39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保护消费准则》。该准则对有关身体安全,促进和保护消费者经济利益,基本消费品和服务的分配设施,消费者获得赔偿的措施,消费者教育和宣传方案,具体领域(如粮食、饮用水、药品等)的措施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各国政府应参照执行,另外还有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 消费者保护法 课内作业 一、填空题 1、质量监督的主体是___ ___。 2、企业外部的质量监督可分为______、______和 三类。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以______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对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产品进行抽查”。 4、产品质量监督可分为______、 、 三种基本形式。 5、请列出8种以上和《产品质量法》相关的法律 。 产品质量监督的概念 产品质量监督的实施 产品质量法规 通过本次学习,我们可以了解—— 背景材料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曾指出: 100%的利润会使人不顾犯罪,践踏一切法律; 而300%的利润,就会有人敢冒砍头的危险。 当今世界,伪造、假冒、盗版所获利润何止300%。从伪造货币、信用卡,有价证券到假冒合同、证件、商标、名优商品等,犯罪活动遍及世界各地,假冒和伪造产品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5%,达1000亿到2000亿美元,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60多个,来自东南亚国家的伪造假冒产品就占了世界总数的70%。 据专家分析,如此猖獗的假冒现象,其原因之一是生产名优产品的厂家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没有采取相应的防伪措施,另外防伪技术还没有很好的普及,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这就给假冒产品以可乘之机。从目前统计情况看,名优产品使用防伪技术的还不到10%。 背景材料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的伪造产品,使医药界损失达30亿美元以上,使软件制造商损失20亿美元,使汽车零件商损失30亿美元以上。面对如此猖獗的假冒伪造活动,美、英、德、日、西班牙、埃及等国政府都先后通过立法,动员社会上各界力量采取措施防伪打假。市场在呼唤防伪产品,厂家在呼唤防伪技术。 背景材料 据《经济日报》披露,我国每年由假冒产品造成的经济损失在2000亿元左右,比全国两年的县级财政收入之和还多!可架起16座上海杨浦大桥、建造10条京九铁路。 国家技术监督局在抽查天津海河牌二级酱油时,竟发现细菌数超标104倍,消费者吃一勺酱油相当于咽进一个细菌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