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孟子哲学思想.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孟子哲学思想

孟子的生平 道德本体论——人性论的实质 理论自身的逻辑给孟子提出的难题 性善论之经验论证明 性善论之本体论证明 关于恶的来源 孟子性善论的分析和评价 孟子性善论的分析和评价 孟子思想的评价 孟子思想的评价 * * * *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孟 子 ★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邹人(今山东邹县),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相传他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对孔子十分仰慕。 ★孟子生活在一个诸侯争霸,“杀人盈城”,“杀人盈野”的时代,社会的动乱使他产生了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强烈使命感,力图为重建社会秩序提供理论指导。他的政治和学术实践推动了孔子思想的发展,对后世影响很大,被称为亚圣。 ★研究孟轲的思想的主要材料是《孟子》一书 〔为什么要实行仁政?为什么能够实行仁政?〕。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为什么能够实行仁政? 人性本善 把本来就具有的性善推而广之 仁政 这就等于告诉统治者,施行仁政,不是外力强加的,而是人的本性使然,一个人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获得自己的本真性存在,也只能行仁义。 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又有人作恶?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人性本善 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又有人作恶? 人性本善的依据 现实生活中恶的来源 必须说明两个问题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人性本善的依据及证明 《孟子·告子》中,记载了孟子的学生公都子和孟子的对话。在这段话中,公都子提到了当时有关人性问题的争论的几种观点,即“性无善无不善”“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有性善,有性不善”。于是,公都子问自己的老师即孟子;“你认为性善,难道上述的观点都不对吗?”。孟子回答说: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不为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这里的情,是指实际情况。乃若其情,是指就其本来的情形而言,就实际情况而言的意思。这就是说,就人的本来情况来说人是可以为善的,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人性善。 “才”者,初生之质,既然,才是初生之质,就更进一步说明人生之初是善的。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孟子从人的亲亲、敬长的本能出发来力证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心是人固有的: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尽心》) ★孟子所讲的人性善,是指人的本性中存在着“善端”,即一种向善的萌芽,或者,善的潜在的种子。 通过对人的恻隐之心的存在来证明人性善: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言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公孙丑》上)。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孟子从先验论的角度论证人性善之后,进一步寻找人性善的终极根源。在这一点上,他吸收了孔子的天道观,即认为人性善的终极根源。他引《诗》为证:

文档评论(0)

zhangdi12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