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失控试验.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热失控试验

阀控式电池的时效特征 内容提要 按照更好地理解不同运行条件下阀控式蓄电池的行为宽范围的实验程序的框架,Fiamm公司报告了用两种不同48V电池组进行热失控试验的比较。该试验包括一组新电池、一组从通讯用途系统使用了5年的现场取回的电池。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阀控式电池使用年限的不同对于热失控的敏感性在发生变化。另外也证明了电池排布方式和电池箱对于热管理的作用。 另外还报告了按照Bellcore TR-NWT-001200 试验模式加速时效试验的结果。文章分析了把加速试验背后理论转变成现实的潜在的缺陷,也讨论了减轻高温试验副效应的条件。 通过本文的试验结果,并结合前文报告的内容,使得我们能够对于阀控式电池的时效过程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明白了所发生变化的确切含义。 引言 前文【1】已经详述,非凡的试验揭示了阀控式电池在其整个使用寿命期间浮充电流的变化方式。在电池寿命的前段时间所吸收的浮充电流要逐渐增加,一般来说在25oC条件下经过大约两年的运行达到峰值。然后随着电池的进一步运行浮充电流减小。前段的增大是由于随着水的逐渐损失、隔板打开新的孔,改善了氧从正极向负极的传输【2】。我们相信,电流的降低则主要是由于水的进一步损失、酸浓度增加、和内阻的增大造成的。(从文中并没有看到后期电流的降低,张振芳) 阀控式电池在寿命的初期对于热失控的敏感性很差。这是可以预料的,因为蓄电池的再化合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由于相对较低的再化合能力,增加充电电流只能会增加水的电解。由此形成的气体释出从电池内带走了部份热量,这样也就减缓了热失控的螺旋式上升速度。 然而当电池接近寿命终止时,由于不可避免的板栅腐蚀和水蒸气通过壳体所导致的水损失将产生下述不必要的负效应: 隔板孔数量的增加必将导致氧传输能力的相应增大。由此形成的较高的再化合能力意味着氧循环产生更大量的热; 电解液量的减少将使得热量从极板的活性物质区域向电池壳的传导更加困难; 随着电解液比重的升高将会导致更低的比热,进而在极群产生相同的热量时会形成更高的温升。 随着电池的老化,当有电流通过已经产生一定程度腐蚀的板栅时,以上这些效应并伴随增加的电阻热(或称“焦耳”热)一起将使得阀控式电池对于热失控更为敏感。考虑到这些因素,非凡按照Bellcore的要求用分别新电池和普通用途已经正常浮充运行了5年的电池进行了热失控试验。 除了要观察充电行为随时间的变化以外,非凡还进行了Monolite系列产品预期寿命的定量的研究。已经按照Bellcore TR-NWT-001200【4】进行了很多加速寿命试验。起初这些试验的结果是采用技术参考3.4款小规模试验要求进行分析的,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进行综合来计算活化能了,这样的数据更接近于Monolite产品的情况。尽管这些结果显得有利,但确实采用这些方法外推实际寿命的有效性还具有某种程度的保守。这些在本文后面要讨论。 试验 热失控试验 设计该试验的目的是评估阀控式电池在过充电条件下的行为,诸如由于个别电池短路、高温、和/或浮充运行中充电器出了故障。 因为电池对于热失控的敏感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热消散能力,因此采用了一整组置于标准通讯用途电池柜的一组48V电池进行试验。这也就保持了和其它的试验条件相同【5,6】。所用电池柜为单格间构型,带电池滑入架(见图1示)。在这种电池柜内,电池用小金属片固定,以保持电池间距均匀。电池托架上开有通风道以允许热空气在电池间上升,形成烟囱效应。 试验程序包括在室温条件下给电池组充电,从2.35V/只开始,以每天升高0.06V/只的步阶直至观察到热失控。出于安全考虑,充电电流限制为电池容量的10%(即,150Ah的电池限定为15A)。 在整个试验期间,监控电池电压、电流、环境温度和两个电池架内的温度。此外,分别在底层和上层分别监控两只电池的电压和气体流。 图1 热失控试验的排布 最初的试验采用12只从生产线随机抽取的4SLA150电池进行。在试验之前首先测试电池的容量(5小时率)并称重。试验结束时进行同样的检测。表1给出了试验前后的数据。 该试验的结果采用图示的方法示于图2。由图可以看出,热失控条件是在电压达到2.83V/只时呈现的:达到了限制电流,电池温度惊人的升高。该试验经过216小时停止。 表1: 热失控试验―――新电池数据 图2 热失控试验――新电池 该结果超出了我们最乐观预期。由此很容易计算得出,热失控出现的条件相当于标准浮充状态下(2.27V/只)的24只一组电池中有5只电池完全短路。尽管每只电池的平均重量损失为272g, 值得注意的是每只电池的容量还仍然超过100%。 第2个试验采用的是类似电池,1991年装在意大利电信北部一个偏远的机站。同样在试验前后都分别进行

文档评论(0)

dsf80fhg0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